欢迎进入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官方网站!网址:www.cslai.org

您的位置:首页 > 功夫文化 > 功夫景点

传统武术和散打比起来谁更适合防身?这几点让中国武术更胜一筹

时间:2020-04-21 16:15:30 来源: 山东人民广播电台资讯 作者:

  传统武术作为先辈们传承了几千年的国术,由于非常复杂和难学,再加上对于习练者的要求特别高,在人们常常追求快节奏和速成的年代。武术不再被许多人所喜爱,而许多人去追求散打、拳击这种擂台之上的竞技运动来作为防身术,其实也有些本末倒置。

  如今传统武术的武馆也越来越少,拜访了许多中国武术的武馆,如今也都不是非常景气。而散打、跆拳道和拳击等体育擂台上的竞技运动,也受到很多人的青睐。

  如果要客观的评价一下这些竞技运动到底能不能防身,答案是很难在真正的生活中得到运用。首先谈谈散打这个从武术之中剥离出来的体育竞技运动。散打的前身是散手,散手是近几十年之中许多门派的武术家为了放弃曾经的那种比武之间你死我活的状态而创立的一个相对较小伤害的比试方法,更多在于点到即止的技法较量。

  但是从武术之中出来的散手还是有着比较强的杀伤性,说的通俗一点散手的规则限制的不是那么多。但是散手的比划起来也时不时会出现一些严重受伤的例子,再到后面的时代之中,大家更愿意欣赏具有观赏性的拳击等西方运动,于是散手再次改名成为散打。

  西方的拳击发展的初衷并不是和传统武术一样为了实战,而是在规则之中擂台之上,通过拳头的击打和躲闪来获得点数积分,最终比较积分来评判胜利。拳击之中的KO并不常见,只存在于一些互相之间体重或是身体状态差异比较大的赛事之中。

  后来为了去步拳击的后程,相关方面创立了散打,把武术之中很多基础的东西或者是根基都全部拿掉,又加了很多规则,例如不能击裆。这种规则的养成也让散打运动员在擂台之上都是正面的互相搏斗,没有保护弱点的意识。而在传统武术之中会讲究关门,就是保护自己的弱点,例如裆部,命门,气海等薄弱的地位。

  真正习练过武术和散打或是拳击的朋友都会发现,在习惯了武术的出拳方式之后佩戴拳击手套会形成一个非常别扭的角度。而这种角度会让自己的手腕承受更大的压力,但是带了拳套之后又会缓解这种压力。

  带了拳套的散打运动员在击打时是用的拳峰,而古代武术家用的是拳面。当我们拿掉拳套去打拳时,如果用我们的拳峰去接触硬物,例如墙面,巨大的力量去击打墙面之时,拳峰的接触面太小,会让我们的手腕形成一个向上或是向下的过度扭曲,而这种扭曲直接会大几率造成我们的手腕扭伤。

  散打或是拳击等运动在实战之中不合理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毕竟他们都不是为了真正的生活而衍生出的格斗术。再举个例子,普通的散打习练者练上两三年之后也很难在真正的生活中起到防身作用,例如一个120斤的人面对一个200斤的壮汉,边腿踢的再好也无济于事,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武术之中总是强调击打一些弱点。同时武术之中的出拳方式也是完全不同于散打或拳击的,武术之中的出拳强调的都是整劲,而不是简简单单的蹬地扭转腰跨的出拳。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2019 京ICP备13008251号 网站维护:中安观研究院互联网科技中心 网站制作联系:010-5713080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