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官方网站!网址:www.cslai.org

您的位置:首页 > 诚信文化 > 诚信先锋

解放军报年终特别报道|2020国家记忆:抗洪抢险 砥柱中流

发布时间:2020-12-25 14:36:12 来源: 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宫玉聪 石宁宁

砥柱中流

  ■解放军报记者 宫玉聪 石宁宁

  庚子之夏,我国遭遇1998年以来最严重汛情——

  长江、黄河等主要江河共发生20余次编号洪水,先后有800余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洪涝灾害造成28个省份、7000多万人次受灾。

  关键之年,防大汛、抗大灾更显意义非凡——

  全国大江大河主要堤防、重点地区防洪工程未发生重大险情;灾情明显偏重的情况下,全国因灾死亡失踪人口、倒塌房屋数量较近5年同期均值分别下降49.8%和57.5%。

  江河安澜,因为有砥柱中流的力量,为我们抚平波涛。

  家园安宁,因为有人勇救群众于危难,在前方挡住洪水。

  雨过天晴,因为众志成城凝聚中国力量,筑起钢铁防线。

保江河安澜

  2020年,考验中国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关键一年。

  这个夏天,人们刚刚迈过新冠肺炎疫情的险峰,一场汹涌洪流的考验不期而至:暴雨连天,洪水肆虐,湖北、江西、安徽、四川、重庆等多地汛情接连告急!

  神州大地,一场人与洪水的较量全面展开。

  党中央高度重视防汛救灾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紧急动员、迅速行动,主动担当,全力开展防汛救灾工作。

  在这场人与自然的抗争中,万千军民夜以继日,抗击洪峰,守护堤坝,保卫家园,筑起一道道坚不可摧的防线,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人民军队,勇挑重担。全军部队在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的坚强领导下,闻令而动、向险而行,以赤胆忠心筑起防汛抗洪的钢铁长城。

  这一年,人们看到了人民子弟兵逆流而行、驰援坚守的身影。

  7月九江,暴雨如注,江水来势汹汹,鄱阳湖水位迅速上升,九江下辖县区受灾严重。

  12日,江洲镇洲头村防洪坝体出现多处严重渗水,空军某师官兵紧急赶赴,连夜奋战;13日,庐山市南康堤发生险情,某舟桥旅官兵立即组织突击队连夜前往;14日,芙蓉镇芙蓉堤突发管涌,第71集团军抗洪英雄周丽平生前所在部队迅速前往填装沙袋、封堵管涌;16日,共青城市浆潭联圩防洪堤出现开裂、滑坡险情,王杰生前所在部队赶到现场紧急抢险……

  不仅仅是九江,从长江到淮河,从鄱阳湖到巢湖,从汉江到岷江……洪水险情所在,冲锋坚守所向。不管是“北抬东移”,还是“南压西进”,主雨带移动到哪里,防汛救灾的阵地就转向哪里;哪里灾情最严重,人民子弟兵就转向哪里。

  这一年,人们记住了一名普通共产党员的名字——刘水存。6月21日,湖北省黄冈市英山县普降暴雨,山洪倾泻而下,1600余名群众所在的坡儿垴村岌岌可危!村党支部书记刘水存迅速组织民兵应急分队巡堤查险。堤上泥泞,刘水存不慎跌入河道被洪水卷走,不幸牺牲。

  越是雨急浪高,越需中流砥柱。越是关键时刻,越显使命担当。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带领群众头顶烈日,身挡激浪,日斗洪魔,夜卧长堤,高峰时期70余万名干部群众上堤防守,党旗在防汛救灾一线高高飘扬。

  这一年,人们被无数向险而行、坚守大堤的逆行者感动着:布满血丝的眼睛、沾满泥水的戎装、伤痕累累的双手、被洪水浸泡得发白的大脚、席地而卧的姿态……那是波峰浪尖记下的赤诚之心,那是洪水中屹立不倒的中流砥柱。

护人民安危

  12月4日,杂志《咬文嚼字》发布年度“十大流行语”,“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入选其中。

  抗洪大堤,既是抗击自然灾害的“战场”,也是检验初心本色的“考场”。

  回望抗洪战场上一次次坚守堤坝、一场场高效救援,难忘珍贵的画面,映射着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永恒信念。

  今年7月,一段“抗洪战士被洪水卷走”的短视频刷爆网络,令人揪心。视频中的抗洪战士是陆军第72集团军某部排长冒小驰。冒小驰和战友在转移群众时,管涌处突然发生决口,水势骤然暴涨,冒小驰瞬间被洪水卷走。20分钟后,冒小驰被救出时,已陷入昏迷,经10余日抢救才脱离生命危险。

  有些英雄,时常叩击心扉,每每想起让人肃然起敬——

  虽不是硝烟弥漫的战争,却一样有壮烈的牺牲。曾连续奋战96小时、带队救出2600多人的安徽省庐江消防救援大队教导员陈陆在救援中被卷入决堤的洪水之中,牺牲时年仅36岁;安徽省宁国市港口镇副镇长甘磊还没来得及为刚高考完的女儿庆祝生日,就突发疾病,倒在了防汛一线……他们出现在人民最需要的危急时刻,倒在奔腾的洪流里和裂缝的江堤上,将英雄之躯永远留在了这个夏天的暴雨洪峰之中。

  有些话语,时常在耳畔响起,每每听到让人泪目——

  “解放军来了!”这句话曾响彻抗震救灾的废墟、抗击疫情的“战场”,饱含着人民的信任与重托,又在今年夏秋抗洪抢险的堤坝上一次次被喊响。

  “请把最险、最难、最急的任务交给我们!”8月20日,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白马乡,暴雨过后数千群众被困深山,陆军第77集团军某陆航旅飞行员不顾雨天大雾,毅然驾机起飞,火速救援。

  “为群众守住家园,就是我们的使命。”淮河安徽阜南段王家坝开闸前,王家坝镇李郢村党支部书记张斌提议,把防汛指挥所建在最危险河段的堤坝上,只为了“如有危险,能第一时间知道”。

  有些场景,已刻印在脑海,每每重温让人温暖——

  洪水来袭,江西省鄱阳县昌洲乡墩上陈家村86岁的陈克长老人被围困在一幢楼房的二层,武警江西总队机动支队官兵不顾水流湍急,冒着落水危险,将老人救出。“看到武警官兵,就像看见了亲人。”老人被成功转移上岸,双眼噙泪拉着大家的手迟迟不肯松开。

  洪水退去,第73集团军近千名官兵走下抗洪一线,马不停蹄地投入到受灾地区的排涝清淤、消杀灭菌工作中,帮助群众尽快返回家园,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奋战在长江抗洪一线的官兵,收到来自河北省魏县志愿者千里飞驰送来的22吨“拥军蔬菜”;奋战在安徽省肥西县的某旅官兵,收到千里之外陕西警官职业学院师生寄来的800余双袜子,每双袜子上都精心绣上了“八一”“平安”等字样。

  “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滔滔洪水中,中国共产党和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用实际行动慨然作答——一切为了人民!

聚中国力量

  大灾考验中国,危难凝聚力量。

  一场洪水,让世界再一次见证了中国速度、中国力量,见证了中国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解难事的优越性。

  人民子弟兵奋勇争先,广大党员冲锋在前,受灾群众奋起自救,社会各界不吝援手……在这曲“大合唱”中,中华儿女共同谱写了一首气壮山河的抗洪壮歌。

  “过去防汛救灾是‘九龙治水’,今年各司其职,各显所长,形成合力,达到‘1+1>2’的有机融合。”前不久,国家防办召开应急管理座谈会,会上有专家这样评价。

  数据是最好的注脚:在汛期,解放军、武警部队出动5.9万余人,发挥了突击队和中流砥柱的作用;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发挥国家队和主力军作用,营救、转移和疏散群众21万余人;中国安能、中国电建、中国能建等央企组织10.6万余人承担防汛工程抢险任务;社会应急力量1.8万人积极参与防汛抢险救援救灾的各项工作;汛情最紧张时,长江中下游5省每天有70多万人24小时不间断巡堤查险,保障群众生命安全。

  风雨同舟,众志成城。救灾一线没有旁观者,普通人也是超级英雄。曾在英模连队“红色尖刀连”服役的上海交通大学学生马文斌,得知老部队奔赴江西抗洪的消息后,从上海奔赴江西,和昔日的战友并肩作战;1998年被解放军救回家的小女孩汪晗,如今成为一名社区工作者,主动报名上堤守护自己的家园;湖南省益阳市300多名应征青年奋战抗洪一线,在大堤上兑现“保家卫国”誓言;九江市柴桑区江洲镇对外发出《致江洲在外乡亲的一封信》,呼吁江洲在外儿郎回家抗洪,4000多名游子回乡驰援。

  无数普通人挺身而出的背后,是一个国家面对灾厄时的不屈身姿,一个民族历经风雨时的坚强步履。

  昔日洪水肆虐的地方,如今太阳照常升起。

  “把洪水耽搁的补回来,我们做到了!”前不久,火箭军某部为因参加抗洪救灾任务推迟婚礼的23名官兵举行集体婚礼;

  “把洪水冲走的抢回来,我们做到了!”进入11月,安徽省阜南县王家坝镇李郢村补种的萝卜、大葱接连丰收,党支部书记张斌每天协调蔬菜收购,忙个不停;

  “把洪水冲垮的建起来,我们做到了!”进入12月,湖南省因灾倒房重建工作进入冲刺阶段,确保受灾群众春节前搬进新居。

  挺过一次灾难,中国的力量就强大一分;度过一次危机,人民的斗志就高昂一丈。

  传承抗洪精神,凝聚中国力量。2021年,我们将劈波斩浪,奋力前行。

陆军第七十七集团军某陆航旅飞行员张尚年——

“孤岛”救援,一个不能少

  “白马乡160余名群众被困,急需空中救援。”8月20日上午10时,我接到命令,前往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白马乡紧急救援被困群众。

  接到任务时,我对灾情有一个大致预判,白马乡很可能已经成为一个“孤岛”。因为情况和2013年四川省芦山地震中的太平镇极为相似,通信中断、道路中断。

  生命救援,黄金72小时特别宝贵。我和战友驾机即刻出发,90分钟后,机组冒雨降落在平武县人民政府广场。县应急管理局局长焦急地介绍情况:“村民都困在里面,其中还有很多伤病员和老人,打通空中生命通道是唯一选择。”

  从县城到白马乡,救援机组要经过被当地人称为“风暴嘴”和“鬼门关”的两道险要山谷,阴沉的天空小雨连绵,山间气流变幻莫测,直升机贸然进入可能会遇到较大危险。是不顾一切救人,还是确保自身万无一失?作为参加过多次抢险救灾任务的老兵,我想起了每次行动中受灾群众对人民子弟兵期盼的目光,这给了我定下决心的勇气:克服困难,随时准备起飞!

  20分钟后,救援机组在雨幕中升空起飞,载着救援物资向“孤岛”挺进。

  “能见度不足2公里,有降水、轻雾。”坐在临时指挥所内,一道道信息通过电台传来,虽然仅有15分钟的航程,但每分每秒对我们来说,都是考验、煎熬!

  “1号,731不具备着陆条件,是否返航,请指示!”

  白马乡的情况,远比预想的复杂得多。洪水肆虐,断壁残垣,找不到适合着陆的地方。但这时如果返航,翘首以盼的被困群众怎么办?

  “731继续加强观察,做好物资空投准备!”在与机组成员商量后,我们决定冒险采取低空悬停的方式,将食品、医疗品等物资投放下去,成功完成了首次救援任务。

  洪水不退,救援不停。接下来的3天时间,我们一次次迎险逆行,把急需物资送进灾区,将重伤病员、老人、妇女、小孩转运至县城。此次任务,我们整个机组紧密配合、忙而不乱,累计成功空投10余吨物资,转运50余名受困群众。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彭小明 通讯员 赵云桥整理)

  [责编:丛芳瑶]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2019 京ICP备13008251号网站维护:中安观研究院互联网科技中心网站制作联系:010-5713080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