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官方网站!网址:www.cslai.org

您的位置:首页 > 当代文艺 > 产业

匠心传承 蔚成风气

发布时间:2020-11-30 10:12:16 来源: 广西日报 作者:蓝永前

    11月25日,北海工艺美术精品展览举办,云集30多家工艺企业、院校和40多位工艺大师的100余件作品,包括贝雕、角雕、木雕、玉雕等品类。参展作品设计精巧、技艺精湛、制作精良,其中既有国家级获奖作品,也有省级获奖作品,代表着近年来北海工艺美术发展的最高水平。这是北海市推动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是一次成果展示。

  近年来,北海市积极响应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多措并举推动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性发展。目前,北海共有工艺企业、工作室50多家,从业人员800多人,2019年北海市工艺美术行业产值8454.5万元。

  1 扶持校企合作,名师开班传艺

  柯振华是北海职业学校旅游工艺品班的指导老师,负责贝雕教学。他30岁才开始学习贝雕,当时像他那么年轻的贝雕工艺师,在北海很少。如今6年过去了,柯振华不仅成为市级工艺美术大师,还带出一批批更年轻的学生。

  柯振华非常感谢自己的恩师——广西工艺美术大师、“广西工匠”许承斌。当年,正是以许承斌为代表的手艺人,在贝雕、角雕等传统技艺陷入低潮、面临失传危机之际,乘风破浪,大胆革新,让这些民族文化瑰宝得以继承发展。

  2013年,许承斌创立一手贝艺创新工作室,利用北部湾丰富的贝壳资源制作贝雕工艺品,打造具有北海本地特色的旅游产品。为了把这项优秀的传统工艺传承下去,他着手探索更适应当下社会和市场规律的“现代师徒制”传承人培养模式。

  2014年,许承斌连人带设备把工作室搬进北海职业学校,开设贝雕兴趣班,次年升级成正式学科——旅游工艺品班,每年招20人。许承斌希望学生们不仅掌握贝雕技艺,也能练好书画基本功,领悟中式美学精髓,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

  “政府扶持力度很大,校方也特别支持,建立了南珠文化传承项目,涵盖多个传统艺术种类,我就觉得这事能成。”实际上,校企合作已经成为北海市推动优秀传统文化最有力的模式之一,许承斌正在做的事情,也是各类非遗技艺传承人们在做的事情。比如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白耀华,同样与北海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合作成立培训基地,由他和同为角雕大师的夫人钟文兰亲自授课。

  据统计,北海市目前在北海工艺美术博览园、北海市中职校、恒兴等地建设了一个角雕实训基地和2个贝雕实训基地,近两年累计培训学生超过500人次。在实训基地,引进包括白耀华、许承斌在内的15位工艺美术大师,建设5间大师工作室,开展“师带徒”创作活动,每年培训1000人次,向社会输送高素质手工艺人才。

  北海贝雕、合浦角雕均已进入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录评审名单。北海市目前已建有6间贝雕工艺品博物馆(展馆)、1间角雕博物馆,不仅集纳了众多大师力作,更全面展示非遗技艺的历史发展、文化内涵、艺术特色,将展馆打造成工艺美术与旅游产业融合的重要展示平台。其中北海贝雕博物馆是国内第一家专业的贝雕艺术品主题博物馆,馆长林雄,曾是一个福建商人,为了贝雕艺术扎根北海,花10年时间建成该馆。角雕技艺文化博物馆,则是白耀华、钟文兰夫妇一手创办。

  2 筑牢教育阵地,弘扬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器乐经典名曲”演奏大赛,是北海标志性的青少年音乐赛事,在市委宣传部、统战部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该赛事12年间共举办了十一届。

  大赛创始人之一,国家一级演员、高胡演奏家、作曲家李勇介绍说,最初他和二胡演奏家陈生等一起筹划创办这个比赛,就是本着一颗初心,想把优秀的民族音乐传播开、传下去。“在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我们在2008年举办了第一届大赛,当时有100多人报名参加。”李勇说,首届比赛成功后,北海的民乐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越来越多,第二届参赛人数直接翻倍。“每年赛后,每个机构都会增加很多学生,赛事规模也逐年扩大,到了今年第11届,参赛人数达到800(含合奏)。”同时,大赛还吸引辽宁、山西、江苏等地以及新加坡“海归”优秀音乐家到北海执教,充实北海民乐的师资队伍。

  这项赛事就像人才吸铁石和孵化器,其意义已经超过了竞技本身,成为北海乃至广西青少年民族音乐宣传、教育、普及和演奏技艺展示的重要载体,发掘培养出一批优秀民乐人才,促进民乐艺术精粹的保护传承。有这样的人才基数,北海市连续两年在“中国古筝日”与全国300多个城市同步举办百人古筝大合奏,必然底气满满,实力不凡。

  引导青少年关注、学习民族民间艺术,不能单靠校外教培。北海市以校园教育为抓手,在主流教育体系内弘扬传统文化、促进民族融合。如打造少数民族教育特色课堂,鼓励学校开展“童子功‘1+N’素质教育”,教授剪纸、绣球制作、民族音乐舞蹈等课程,体育课则推广陀螺、旱地龙舟、板鞋竞速、滕球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同时,组织学校开展民族文化、民族团结主题展览、文艺汇演、体育竞赛、征文活动等,并利用校园广播站、宣传栏、新媒体等向学生普及民俗知识和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壮丽史诗,让广大学子成为民族文化的接纳者、传播者和受益者。

  3  打造文化精品,拓展推广思路

  匠人要保持匠心,但不能只有匠气——不断创作高水准艺术精品,用作品说话,特色文化的传播才能掷地有声。

  北海市在舞台精品剧目建设中一直专注于挖掘疍家文化、南珠文化、客家文化等本土特色文化,打造出一批讲述北海故事、呈现北海风情的传统文化剧目。其中《珠还合浦》等列入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碧海丝路》入选2018年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不仅在北海本地向游客公演,还到绍兴等10个城市开展巡演20场。

  传统工艺方面,北海市同样立足于本土特色,创作高品质的贝雕、角雕、木雕、陶艺、南流江宝玉石雕刻等传统工艺品。2012年以来,贝雕、角雕等北海传统工艺品共获得国家级、省级金奖110项,银奖124项,铜奖127项,知名度与口碑双双提高。

  北海市一边狠抓文艺精品建设,一边让创作走进生活、接上地气,生产人民群众更容易接收和接受的作品。如以“五色糯米饭”为题材拍摄“壮族三月三”宣传片、举办“汉郡合浦·美食印象”摄影展等,从美食入手推介民族文化。在北海重大文化活动和少数民族传统节日上,人们都能欣赏到传统文艺节目,如不断有新作问世的疍家“咸水歌”,就在侨港建镇40周年等大型活动上得到展示;北海市少数民族群众较多的东山村村民,则创作出壮语歌《东山新唱》,在“壮族三月三”、“瑶族祝著节”期间唱响。在首届广西民族服饰展演活动中,以疍家特色文化为灵感设计的6套民族服饰,也为北海做了一次美丽的宣传。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2019 京ICP备13008251号网站维护:中安观研究院互联网科技中心网站制作联系:010-5713080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