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官方网站!网址:www.cslai.org

您的位置:首页 > 当代文艺 > 创作

江山宜人的储说之九 说说”西楚“

发布时间:2022-10-25 10:27:41 来源: 法治文艺委 作者:江山宜人

  我知道历史上有个“西楚霸王”,但“西楚”在何处?我却一直没闹明白;至若“东楚”这个概念,更是从来没有仔细想过,就这么糊糊涂涂地囫囵吞枣吞下去了。

  今查《鲁春秋》方知:鲁僖公元年(前660年),荆人第一次以“楚国”之国号进入中原史册。这一年,荆人兴兵北伐郑国,向中原初试锋芒,引起中原老牌诸侯齐鲁宋卫的高度警惕。鲁僖公四年(前656年),刚刚当上霸主的齐桓公便高举“尊王攘夷”的大旗,率鲁宋等八国联军伐楚,兵抵召陵(原为陈境,此时属楚。古城在今河南郾城东);楚国派使者屈完前来交涉,媾和.齐桓公耀武扬威,大摆兵力,屈完对齐桓公说:“君若以徳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双方终于罢兵讲和,齐桓公公开承认方城-汉水为楚之北境,承认楚势力范围而不再干涉。可以说,齐桓公称霸路上遇到了第一个劲敌、第一道挫折。

  楚人好战,三年不对外用兵,引为“国耻”。 到前632年,楚兵又大举北上,越过许/蔡/陈/宋而兵锋直抵卫国,屯聚于济水北岸、濮水一带,于是发生了“晋楚城濮之战”(战场在今山东鄄城西)。此战,是中国战史上由“天子征伐”形式正式转向“诸侯力拚”形式的标志性事件(齐桓公还不能不打出“尊王”的旗号,而此战中,晋文/楚庄则干脆“平等交手”了);此事的发生,远在孔子(前551年出生)思想理论形成体系之前的一个世纪,是楚势力早已深入中原核心文化区的明证;此战之后,楚势力对鲁宋卫曹诸国的军事威压虽说时有收敛,总体上日见凌厉。

  此后,楚人渐次兼并了陈蔡曹莒邹等地(曹国于前487亡于宋,宋于前286亡于齐楚魏之联军;陈国于前478年亡于楚。前447年,楚灭蔡。前431年楚灭莒,后又灭邾-邹),占有了鲁东南之琅琊、临沂、郯城到苏北之赣榆、东海、海陵一带,拥有了沂沭流域,史称“东楚”;随又兼并了宋与鲁(楚国于于前286年亡宋,于前255年将鲁国灭亡),拥有了自济宁-曲阜到徐州-淮阴一线再到皖北之宿州、毫州、寿春(楚晚期都城)和阜阳,再西向河南之商丘、周口、许昌一带,拥有汝南、淮阳、信阳等,人们称之为“西楚”;至于漯河、方城、南阳、淅川与汉水流域的襄阳、随州等地,则早就是“楚地”了;而楚国本部之荆郢湘鄂地区,史称“南楚”。这便是战国前中期的史地大势:楚人北向占有了淮水全流域及沂沭泗菏流域;对河洛-河济地区形成威逼之势。此时的秦-齐,都还忙着在古黄河流域与韩魏赵燕中山等国比权量力呢(古黄河是从郑州折向新乡-天津而入海的)。

  战国后期,在秦楚争锋中,楚国败下阵来,前223年,楚被秦灭亡了;然而,秦人一统天下不过二十年,就又被“楚人”推翻了,应证了那句“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民谚;然而,仔细看看,在灭秦的主力军中,并没有几个人真的是“荆郢之楚人”;不是吗?反秦的陈胜是河南登封人,吴广是河南太康人;刘邦是江苏徐州沛人,萧何是沛之丰邑人,韩信是江苏淮阴人:项梁-项羽叔侄是淮阴下相人;范增是安徽桐城(居巢)人---他们全是以“为楚复仇”的名义造反的“西楚”人!他们以比楚人还楚人的“反秦”精神从事着武装斗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大丈夫居宜如是!”“彼可取而代也!”全是“西楚”人的呼声; 陈胜建政号“张楚”;项羽以“西楚霸王”自傲,宁死也“不肯过江东”;而八年的“楚汉相争”,实际上只是“西楚”内部的刘项两家劲旅之间的搏弈,与春秋战国之“楚”其实不相干。

  楚人对“西楚”“东楚”的掌控,其影响在思想文化战线也很深巨。先秦诸子中的孔子、墨子、荀子、庄子、吴起等,都曾受到楚君的聘用,而老子、庄子、列子、杨朱、许行、陈良、鬼谷子、公孙龙子等等,皆为“楚产"(西楚人),其思想、其文风显然大别于北方的孔孟荀韩;也区别于楚国本土之屈宋和唐勒-景差辈。连项羽听到的那首《垓下歌》(所谓“四面楚歌”。垓下,在安徽蚌埠境内),与刘邦唱的《大风歌》一样,其实纯是“西楚民歌”,是刘邦-项羽部下的“乡音”。

  从文化传承上看,战国至西汉,“西楚文化圈”一面吸纳北方河洛文化/河济文化的精神营养,一面融汇南方荆楚文化/吴越文化之特色因素,成为战国-秦汉之际中国文化的当红地带。汉初,淮安人枚乘的《七发》,被称为“汉大赋之先声”,也作为“骚体赋”而被纳入楚文化范畴(那位“洛阳才子”贾谊,一到长沙,就写下《鹏鸟赋》,骚味十足);至若西汉名著《淮南子》《列女传》等,也都是“西楚”地区的产物;连西汉文景时首先繁荣富裕起来的“吴楚七国”,首先发展为旅游胜地的“梁园”(在商丘睢阳),其实也都是“西楚人”在经营。后世西汉末-东汉末起义的草莽英雄,直至曹操集团的文武群英们,也是以“西楚人”为核心的——可见楚文化对中原文化的渗透力该是多么深广;又可见“西楚文化”在南北文化的交汇统一中起了多么重要的桥梁作用!

  豫皖苏三省的淮南-江北地区,一直是中国南北交汇或曰南北交争的枢纽地区;这里行政上原是被视为一体的,如唐代有“淮南道”,宋代有“淮南路”,元代有“河南江北行省”,所统辖的就是西楚地带,可见“西楚”是有条件成为一个地理文化单元的,但自从“西楚霸王”死后,“西楚”一词再也不响亮了,历史上也从来没人提过“西楚文化区”之类的概念。

  [2022.07.24]
 

编辑:姜英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2019 京ICP备13008251号网站维护:中安观研究院互联网科技中心网站制作联系:010-5713080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