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纪年法”还能沿用吗
说起定年号,中国人有很多办法,其中最久远、最稳定、最普及的是“干支纪年”法,60年一“甲子”,从上古一直沿用至今,三/四千年来,从未中断。它能准确反映北半球的生态周期,能指导农业生产规划,对社会生活有很高的指导价值。
汉武帝时,发明了“年号纪年法”。从他开始,皇帝一换,年号就换;皇帝不换,年号也可以换。不过,从来没有哪个皇帝想过要废止“干支纪年”法。此外,相伴而行的还有“生肖纪年法”等等。
全民“奉正朔”,用统一年号,一直是国家的政治需要,是国家意识的标志!不仅本土,连边远藩属国都必须遵奉,这是很严肃的事。
孙中山创建中华民囯时,顺便创造了“国号纪年法”。这办法是亚洲第一家,很富政治权威性。后来不论总统换了多少茬,也不管军阀怎么混乱,除袁世凯称帝的几年外,全都采用“民国年号”。另外,也曾有人建议用别的纪年法,都被搁置了。
新中国成立前夕,首届政协会议上决定采用世界通行的“耶稣纪年”法,只是换了个说法,叫“公元纪年”----其实,这个“公元纪年”根本就不姓“公”。
西方奉教国家为了纪念耶稣,以耶稣生年为“元年”,故叫“耶稣纪年”法。 但连一心“脱亚入欧”的日本人也不肯单纯采用“耶稣纪年”,而是沿用着本土的“昭和纪年”之类。蒋介石夫妇是奉教的,但民国纪年仍是其法定纪年,而称“耶稣纪年”为“西元”(西方人的纪元)。
那么,耶稣,何许人也?
据传说(而且仅仅是传说):纪元元年的十二月二十五日,在西亚的约旦河畔、耶路撒冷郊区的伯利恒,在一个小小居民点的一户穷木匠家的马棚里,有一位未婚女子产下了一个男婴,起名叫“耶稣”。这在当时,是犹太男孩的常见贱名、乳名,与汉族农家的“铁蛋”“狗崽”之类差不离。传说这个“耶稣”(铁蛋/狗崽)长到三十岁了,仍未婚。有一天,他逛到约旦河畔,遇上了犹太教士约翰,给他洗礼,于是耶稣就信了教,并开始传教。他忽悠人们:“人与万物都有罪过,只有忍受人间疾苦,才能求得上帝的宽恕,死后才能升入天国。”他劝喻世人:“穷苦人有福,因为他精神上属于天国;悲痛的人有福,因为他会得到安慰……而富人要想进入天国,比骆驼穿过针眼还难。”他34岁时,被钉上十字架,遭镇压了。就是说,他的信教、传教,不到四年,足迹仅及于约旦河上游巴掌大的一小块地区。关于他的神奇降生及种种“圣迹”,都是后人叠加的传说,他没任何著述。西方重视历史考证的学者,连耶稣这个“人”倒底存在过没有,也是置疑的。就这么个“耶稣”(或称“铁蛋”/“狗崽”),难道值得我们这个不奉教、不迷信的人们纪念么?孔子那么大一个文化人,就因为没来由的“封建”,而今连个“教师节”的名头也捞不着,偏偏要纪念耶稣这么个莫须有的古代洋和尚,为何呢?
当初把“耶稣纪年”改称为“公元”,是想淡化其宗教色彩;但它改变不了其本身固有的宗教文化含义,改变不了它作为“西化”论留下的一个沉重胎记。而对于中国人来说,耶稣纪年法绝对不比“甲子纪年”或“国号纪年”更具有任何实际优势,且由它衍生的“公元前”“公元后”之类说法,硬生生地将中国文化史截为两段,却连切分“西汉”“东汉”的功能都不具备[耶稣生年的“公元元年”,是中国西汉平帝元始二年,那是王莽当政的年头]。这么粗暴地切分历史,能长久地取信于史学传统深厚的中国人么?
我想:今天的纪年,可以用“共和国...年”来表达(同时标注西元年分以便对照);或者用西周开始命名我国为“中国”之年为中华元年(有青铜鼎铭为证);或者以孔子生年为中华元年:或者以汉武帝时洛下闳制定的“太初历”的颁布之年为中华元年......这都可以公议而后定。您说呢?
[2025.11.20修改,]
编辑:姜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