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官方网站!网址:www.cslai.org

您的位置:首页 > 当代文艺 > 活动

陈学璞:“建设文化旅游强区”符合广西发展实际

发布时间:2020-12-29 09:59:13 来源: 文旅中国 作者:曾震宇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十一届九次全会提出建设文化旅游强区,并将从社会文明、公共文化、文化产业、文化旅游、民族文化五个方面发力来实现这一目标。

  知名学者、广西壮族自治区党校二级教授陈学璞认为,广西“建设文化旅游强区” ,符合中央关于“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建议精神,符合广西文化与旅游发展的实际。

陈学璞:“建设文化旅游强区”符合广西发展实际

  美丽漓江

  首先,广西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发展基础。

  广西处于祖国南疆,与东盟毗邻,沿海沿边,海岸线绵长,海域广阔,边境多地。“一湾相挽十一国,良性互动东中西”,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广西历史人文源远流长,民族文化多姿多彩,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具有讲好广西故事的深厚底蕴。广西亚热带气候,雨量充沛,青山绿水,山大坡多,江河纵横,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喀斯特地貌岩洞暗河神秘奇特。桂林山水甲天下,广西处处有桂林。美丽神奇的广西,正是游客获得精神和物质享受的好去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这一切汇集成广西不可替代的建设文化旅游强区的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五”时期,广西在攻坚克难中取得历史性成就,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大步前进,民族文化强区建设硕果累累,旅游业尤其有较大的发展,为建设文化旅游强区奠定了基础。

陈学璞:“建设文化旅游强区”符合广西发展实际

  程阳八寨景区

  其次,“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实现期间,给广西建设文化旅游强区带来了新机遇。

  国家给广西建立自贸试验区和门户港信息港综合保税区等政策,中国——东盟博览会和商务投资峰会地位的提升,“一带一路”建设向纵深发展,中国——东盟自贸区经济结构的换代升级,中日韩与东盟区域自贸协议的达成,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国际贸易大通道的建设,中欧班列的开行,给广西旅游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广西脱贫攻坚的重大胜利连接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和信息化、市场化,以及农业现代化,经济文化教育科技改革发展的好势头,形成形形色色新的旅游点、旅游线、旅游城、旅游圈,使广西旅游业又有了新的发展机遇。

陈学璞:“建设文化旅游强区”符合广西发展实际

  德天跨国瀑布

  有优势、有基础、有机遇,广西如何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业?陈学璞建议:

  第一,“建设文化旅游强区”是一个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要多方面立体化发展旅游业。仅仅就旅游自身搞旅游,单打独斗,只能是小打小闹。抓住加快数字广西建设的契机,利用云计算、人工智能、5G等高新技术,实施旅游业大数据战略,加快旅游文化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与旅游经济深度融合。利用旧城改造和新城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提质升级,探索城市建设和老工业基地遗存、新经济集聚区与旅游区相结合,开辟新的旅游景点。旅游业与交通强区建设相结合,通过建设发达的快速网、高效的干线网、广泛的基础网,多层次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国内主要城市和东盟国家的快速交通网络,高效快捷的出行交通圈,“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推动文化旅游业的快速提升。

陈学璞:“建设文化旅游强区”符合广西发展实际

  北海银滩

  第二,深化文旅融合,提高旅游从业者的文化素养和旅游产品的文化品位。把红色文化、民族文化以及文化学、民族学、人类学、历史学、考古学等研究成果,融入旅游景点的选择、整合,讲解词的撰写和使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以及各式各样的人类文明成果,贯穿旅游观光和学习培训的全过程,增强旅游业的正能量。把新创作的当代优秀文艺作品,传统的优秀戏剧和歌谣舞蹈,良好的民情风俗,列入旅游观赏的重要内容。寓教于乐,在潜移默化中培育人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旅游业与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相结合,充分发挥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网络视听、文学艺术等在繁荣发展旅游业中的作用。

陈学璞:“建设文化旅游强区”符合广西发展实际

  百色起义纪念馆

  第三,持续打造广西文旅产业品牌。一是有代表性的广西地域和民族特色文化品牌,如列入世界自然遗产的桂林山水、环江喀斯特,世界文化遗产花山岩画,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灵渠;二是与红色旅游紧密相连的革命建设改革中的领袖人物、英雄模范,如邓小平、张云逸、韦拔群、李明瑞、韦国清、李天佑、黄大年、黄文秀等;三是有历史意义的重大事件,如湘江战役,百色起义,清匪反霸,太平天国起义,镇南关大捷等;四是影响较大的历史人物,如侬智高、瓦氏夫人、陈宏谋、袁崇焕、杨秀清、石达开、冯子材、刘永福、孙中山、陆荣廷、李宗仁、白崇禧,以及石涛、马君武、雷沛鸿、梁漱溟等;五是在打造“一带一路”有机连接重要门户、西部陆海大通道中,增加文化旅游的内容,拓展文化旅游新业态,形成一批全国知名的文化企业和名牌产品。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2019 京ICP备13008251号网站维护:中安观研究院互联网科技中心网站制作联系:010-5713080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