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官方网站!网址:www.cslai.org

您的位置:首页 > 功夫文化 > 功夫景点

论中国七大古都独特的武术文化(五)

时间:2019-11-25 15:07:52 来源: 全球功夫网 作者:全球功夫网

 

      本文以历史学和文化学为视角,着重对公认的中国七大古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和影响的武术活动作了论述,并提出了“古都武术文化”研究这一新的命题。采用文献资料、座谈访问、实地考察、分析归纳等方法。指出中国七大古都独特的地域武术文化,多姿多彩,涉及社会的各个层面,主要以三大形式构成古都武术文化的特征,即宫廷武术、军中武术、都市武术,其丰厚的武术文化内涵,由京都向外部张扬,同时,各大古都毫无例外地吸取了民间和外部武术文化的营养,并形成了七大古都武术文化的恢宏气象。  

 

       南国大都会六朝金陵的尚武风习 

  

      我国长江下游的南京,历史上曾是东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及五代南唐等封建王朝的国都,充满金戈铁马的太平天国“天京”也曾立都于此。伟大的民主主义先行者孙中山缔造的中华民国也建都在南京。物阜民丰、尚武勇悍的东吴大地,孕育了称雄江南兵多将广的东吴大军,与曹操的大本营邺城、刘备占据的天府之国成都,形成三国鼎立之势,东吴皇帝孙权就是一位能文能武的英雄人物,陈寿《三国志》对其有“以戟刺虎”的记载。宫廷武术是中国古都武术文化的一个显著特征,几乎每一朝代的国都都存在这一文化历史现象。但需要指出的是,宫廷中的武术活动主要是以娱乐为主,往往体现了统治阶级的喜好和偏爱。东吴末期已出现前代未见的女子相扑活跃于宫廷之中,《江表传》载:“吴末帝孙皓,为了观赏取乐,使尚万以金作步摇,假髻以千数,令宫人著以相扑,朝成夕败,辄命更作。”

 

       梁大同3年(公元537年)少府新造两刃矟,长二丈四尺,让羊侃试矟,“(羊)侃执矟上马,左右击刺,特尽其妙”(《梁书·羊侃传》)、梁朝王神念善舞刀楯,“当于高祖前,手执二刀楯,左右交度,驰马往来,冠绝群伍。”(《梁书·王神念传》)南朝当时已有系统总结习武理论的《马槊谱》出现。该书为梁简武帝萧纲亲作,他在《马槊谱·序》中说:“马槊为用,虽非远去,近代相传,矟已成艺。”槊即为矟或矛之别称,但又略有不同。可见矟这种兵器在当时也十分盛行,不仅为军旅利器,而且在民间传习不断,也被称为武“艺”受到人们的喜爱和推崇。古都南京直至太平天国时期的习武活动也异常兴盛,造就了许多文武兼备的起义领袖和杰出的沙场战将。民国之际成立于南京的中央国术馆,戎马一生的西北军名将张之江先生苦心经营,营造了近代武术史上辉煌的一页,由中央国术馆走出来的一批文武之才,长期活跃在武术领域,将中华武术文化传播到祖国四面八方和推向海外。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2019 京ICP备13008251号 网站维护:中安观研究院互联网科技中心 网站制作联系:010-5713080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