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七大古都独特的武术文化(六)
全球功夫网讯 本文以历史学和文化学为视角,着重对公认的中国七大古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和影响的武术活动作了论述,并提出了“古都武术文化”研究这一新的命题。采用文献资料、座谈访问、实地考察、分析归纳等方法。指出中国七大古都独特的地域武术文化,多姿多彩,涉及社会的各个层面,主要以三大形式构成古都武术文化的特征,即宫廷武术、军中武术、都市武术,其丰厚的武术文化内涵,由京都向外部张扬,同时,各大古都毫无例外地吸取了民间和外部武术文化的营养,并形成了七大古都武术文化的恢宏气象。
武风独盛的南宋京师临安
湖光波影,山色秀美的西湖杭州,地处祖国南疆。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厚的人文精神塑造了国都杭州风姿卓约的武术文化。一部《武林旧事》向世人展示了杭州在南宋时期的武术文化风貌。南宋时期流行杭州的角抵社、绵标社、相扑社、英略社等习武专门组织十分活跃,古都杭州的商业与文化繁荣,使瓦子勾拦中的民间武术非常兴盛,将古都杭州的习武活动推向了极致。宋代的“瓦舍”与“瓦市”、“瓦肆”、“瓦闹子”看似相近,其实不同。“瓦舍”是专门为游艺娱乐建起的房屋室内活动场所。《咸淳临安志》卷19:“军士多西北人,故于诸军塞左右营造瓦舍,招集使乐,以为暇日娱乐之地。其后修内司又于城中建瓦,以处游艺,公其屋在城外有多隶殿前司,城中者隶修内司。”瓦市与瓦肆是由“瓦子”一词演变而来。瓦子,应是指宋代繁荣的商业市场,其范围场地较大,聚集着各种商人、店铺、酒楼、茶馆等。“瓦子”中也经常有“路歧人”搭起他们固定的“勾栏”进行武艺表演活动,“瓦市相扑者,乃路歧人聚集一等伴侣,以图摽手之资。先以女飐数打对套子,令人观睹,然后,以膂力者争交。”(《梦梁录》)这种相扑活动在古都杭州都市武术中十分活跃。统治者对其中佼佼者给予很高的奖赏,来鼓励这项活动的开展。《梦梁录·角抵》:“护国寺南高峰露台争交,须择诸州君膂力高强,天下无对者,方可夺其赏。如头赏者,(奖)旗帐、银杯、彩缎、锦袄……。”民间都市武术中还有“打野呵”者人在“耍闹宽阔之处做场” [6]表演武艺。
百戏,是汉唐以来一直盛行于宫廷的活动,其中,含有“角抵”等习武技艺。宋代在杭州京师民间也颇为流行。民间艺人“拖儿带女,就街坛桥巷呈百戏使艺,求觅铺席宅舍钱酒之资”(《梦梁录》卷20)。有了瓦子抅拦这种固定的武艺演练场所,在豪华的古都杭州都市常有“作场相扑”、“使棒作场”(《西湖老人繁胜录》)和“角抵”、“使拳”、“舞剑”、“射弓”、“使棒”、“舞刀”( 耐得翁《都城纪胜·瓦舍众使》)的各种武术活动甚为活跃,南宋都城军中武艺也十分兴盛,宋吴自牧《梦梁录》卷2载:“禁中教场,呈试武艺,飞枪斫柳,走马舞刀,百艺俱呈。”京师军中武艺盛极于时,将与将对、兵与兵战,常以战阵之势习练武艺。“寿皇留意武事,在位凡五大阅”、“一时仪文士马、戈甲旌旗之盛”、“步军起旗枪,分东西为应敌之势,”又“两阵各遣勇将挑战”,“马家与步兵练习击刺混战”之法,[7]这是古都杭州军中武艺的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