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官方网站!网址:www.cslai.org

您的位置:首页 > 功夫文化 > 功夫景点

论中国七大古都独特的武术文化(八)

时间:2019-12-02 14:52:44 来源: 全球功夫网 作者:全球功夫网

      本文以历史学和文化学为视角,着重对公认的中国七大古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和影响的武术活动作了论述,并提出了“古都武术文化”研究这一新的命题。采用文献资料、座谈访问、实地考察、分析归纳等方法。指出中国七大古都独特的地域武术文化,多姿多彩,涉及社会的各个层面,主要以三大形式构成古都武术文化的特征,即宫廷武术、军中武术、都市武术,其丰厚的武术文化内涵,由京都向外部张扬,同时,各大古都毫无例外地吸取了民间和外部武术文化的营养,并形成了七大古都武术文化的恢宏气象。

对古都武术文化研究形成的几点认识: 

  第一点:中国古都武术文化在漫长的历史长河流传嬗变之中形成了不同地域特色的古都武术文化风采,具有丰富而深厚的历史底蕴。在我国文明史上曾经出现了大小不等的古都多至上百,对中国古都武术文化的研究,尤其是对中国七大古都武术文化的研究是一项重要课题。在我国历史上大凡是重要的武术活动都与当时的都城有密切联系或者就发生在京都内,作为武术文化荟萃之地的大都会,必然汇集融合全国各地的武术文化精华,每一座古都中的武术活动实践,往往代表了那一时期辉煌的武术成就和技艺特色。

      第二点:在做纵向的古都武术文化考察中,屡屡发现,许多重要的武术活动史料散见于各种历史文化典籍之中。甲骨卜辞、钟鼎铭文、汉砖石刻、稗官野乘、碑文墓志、诗文别集和山经地志,都含有真实而丰富的武术信息和珍贵的武术史料研究价值。我们推测,武术至少在我国宋代以前就已形成不同的流派,如南宋京师临安横行市井的一些人称自己打人的拳法是“社家拳”,( 翁浩堂《名公书判清明集》卷73)他们自诩为武林的一家一派,这些人虽称不上是真正的习武之人,但这种提法值得我们重视,似乎从一个侧面说明在宋代民间已有武术派别的存在。至迟我国宋代即有“十八般武艺”说法流传(华岳《翠微北征录》卷7),由“十八般兵器”变为“十八般武艺”是各种兵器使用技术分类成熟的标志,也是广大民间武术活动内容丰富多彩的呈现。

      第三点:武术的形成断代研究,一般认为,武术在殷商时期基本成型,但殷商之际武术已相当成熟发展。这从古都安阳殷墟发现的卜辞中可以得到证明。从种种迹象表明,我国第一个王朝夏代时武术形态就已初步形成。夏族以武勇著称,近人丁山氏在《先秦史考》中考释甲骨文:“夏”为“象人秉钺讲武之形”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随着最近“夏商周断代工程”成果的公布,夏商周三代武术史的研究必将得到更为科学的界定。

      参考文献:

      [1] 礼记[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5.254—272.

      [2] 李百乐.北齐书.(綦连猛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2.539—541.

      [3] 班固.汉书.(张骞李广利传)[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851—819.

      [4] 杨衒之.野史精品(洛阳伽篮记)[M].长沙:岳麓书社,1996.887.

      [5] 欧阳修.二十五史.(新唐书.李白传)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2019 京ICP备13008251号 网站维护:中安观研究院互联网科技中心 网站制作联系:010-5713080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