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州大洪拳简述
菏泽古称曹州,是闻名的武术之乡,民间习武风盛,老幼皆能演练,每到冬季农闲季节,人们便练拳习功,一时呼声振耳,热闹非凡。大洪拳在菏泽人们的记忆里有着丰富多彩、不可磨灭的生动形象。据老一辈人讲,曹州这一地区的民间有着练武强身的传统,大洪拳、二洪拳、大红拳、二红拳、红拳、洪拳、梅花拳、八卦掌、形意拳、太极拳等各种拳术门派齐全,其中,大洪拳是曹州地区流传最广的拳术之一。
大洪拳起源于清朝中期,盛誉清末和民国年间,尊奉曾三入少林研习武艺的少林俗家弟子、被誉为“中原大洪拳之祖”的古濮州(今鄄城 )人于纯为祖师。于纯,广学多纳,博采众长,集诸多拳种之优,编演拳法,自成一家。所创拳术,始称金沙掌,也称金山掌、通背拳,通称于门拳,俗称老架大洪拳、大架子、三晃膀、六步架等。
大洪拳自清朝中期创立以来,一直师徒相授,口口相传,没有文字记载,各门弟子传承各异,且各有独到之处。在菏泽曹州广泛流传着大洪拳、二洪拳、掌洪拳、掌拳、阴阳掌等,虽名称有异,但师承统一,都尊于纯为祖师。大洪拳已历十余世,在苏、鲁、渝、豫、皖、晋、吉、冀、川、陕等地广泛流传。
大洪拳,俗称老架大洪拳,又名老洪拳,是集养生、技击、艺术为一体的优秀拳种。大洪拳功夫从吞气、运气、吐气开始练架,循序渐进,简洁明了,进境较快。练习架势是炼气健身的基本功,此功不同于其他流派的气功。大洪拳架势动静结合,以每年立夏开始练功,习练七十天,其他时间每日练一遍即可,连续三年即可成就,长期坚持,至老不卸功力。这里说的气是有形物质,是练功者与旁观者都能听得见、看得清的,非虚无缥缈之静功、气功,此为曹州大洪拳与别拳种流派不同之特色。但此功法看似容易,可真做成要下一番苦功,须明师言传身教、耳提面命,习练者必须要有恒心坚持练习方可。大洪拳讲究的是精、气、神合一,出手就得阴阳相扶,克敌制胜腿不过膝,脚离地面不过七寸。拳掌一动即分阴阳,攻守兼备,变式迅速,以快打慢,以小力制大力。
运气架势(俗称四口气)
第一口气:自然站立,并步分膝,全身放松,舒身活气,紧闭肛门,项直、含胸拔背,吞气为阴阳三掌,下蹲,脚跟离地,以脚掌支身,再缓慢地脚跟着地,连续七次。收步再做,活胯,老虎拔剑,垫布一捶,再收步后做白鹤亮翅,左右撑掌。
第二口气:撞肘,砸阴阳二捶,力推泰山,收步托桃,迎面掌。
第三口气:左右开弓,二换腿,左右栽捶,提膝单鞭,左右腋下摘花,转身阴阳崩锤。
第四口气;扑步打捶,上垫步,闪拔扇耳,打虎式,收势还原成开始式,结束。
每次练完一遍,即可轻拍打周身,使气运行至全身,切忌坐、躺休息和食生冷食物。
这套运气架势与其他拳种不同,不站桩,不下(压)腿,每天早晚两次演练,每次反复练五至九遍,一招一式认真练,即可去疾健身。坚持习练,就可上功快,打牢基础,就可练习实用技法了。
实用技法
习练者自然并步站立,两手相互搓热后,干洗脸十二次、干洗身九遍,稍停,全身放松,呼吸自然,吐气吞气、两手齐出、力推泰山(左右式)、单手举鼎、左右撑阴阳三掌、回头望月、左右三撑、沉气顿足三次,双手举鼎、三撑三合、玉女照镜、活胯、盘捶、吐气、收功。
每遍习练约十分钟,也可多练几遍。立夏起,连续90天不间断练习,即为挂上功夫了。之后,每日习练至来年立夏,连续练三个夏天,功法可谓有成。坚持练习,则功夫入骨、入筋,至老劲力一如当年。功夫有成后,
此功法一定在明师的指导下习练,否则容易出偏,此功以吞气、用气运动全身,使习练者练得如汽车轮胎充气一般,击打对手时有劲威猛,挨打时,亦有反弹力,功夫越深越有劲力,而反弹力则愈大。
拳理要点
大洪拳练功时有“七气八号”(练功时用的七口气,八个号)之说,要求“一呵三齐”(号、手、脚三者到位),最忌气冲头顶。练功之姿:面和松项、垂肩拔背、含胸实腹、上扣下坠、十址抓地、气沉丹田。架子要点:要有精气神,讲究手眼身法步,练功不离根,离根拳不真,攥拳如卷饼,出掌似瓦垄,静如山松,动如猛虎,出手如电闪,实战精力集中,去除杂念。无论是徒手、还是器械习练,均可注重内外兼修,以内功为主。在实战搏击中,攻击以不见形我妙,出击家先安,以防为主,攻防结合。
大洪拳现有拳术套路14套,器械单练、对练20多套,以及软硬功法多种,容后再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