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官方网站!网址:www.cslai.org

您的位置:首页 > 功夫文化 > 功夫景点

民族武术的精华——摔跤(简史)

发布时间:2020-02-17 17:33:58 来源: 我的武林 作者:解佩启

  摔跤运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武术中的重要部分之一。中国式摔跤有攻有防,有表演观赏价值,强健身体快,长功夫也快。

  古代摔跤名为:角力、角抵、拿力、擒拿、脱解、短打、白打、搏击等名称。其术始为人类在自然生活中发展起来的人生技能。

  早在三皇治世,五帝称君时就有角抵、角力比赛及搏击表演等活动。

  秦汉两代之际,有角抵戏。

  隋唐时代,角抵之戏亦盛行。

  五代承唐馀风,后唐庄宗亦好角抵。乃以中原多故,民多尚武,故其术较唐为精。李存贤、蒙万嬴、李青州、王愚子、谢建、姚佶耳、石彦能诸人为最著,当时以轻捷为高,不尚拙力,已知一巧破千斤,重视技艺,角抵,角力、摔跤至此为第一变化也。

  辽金之时,此术传入蒙古,内地不甚风行。辽元人入主中原,摔跤之术,遂复流入内地。

  明嘉靖降庆间,有陈元斌者,对于摔跤,研究最精通,著有万法全书,绘图立说,颇为详尽。斯时,此术已传入日本,后演变为柔道之术。

  清代朝廷设善扑营,专门传教练习摔跤之技术,内分左右两翼,亦称东西两营,各设喀尔达(满语营长之义)以统帅之。其下设头等布库、二等布库、三等布库及他其密等。每年十二月二十三日,东西两营,摔跤比赛于中南海之紫光阁,清帝亲幸,以观胜负,其胜者,或升等级,或赐尺头等物品。于是一般市民,对于摔跤,兴趣颇盛,其中出名者,亦相继而出,遂开古今摔跤之新纪元。故摔跤之术,由清代为最兴盛,如乾隆嘉庆年间有神跤秀;道光咸丰年间有关文大师,咸丰同治年间有大力祥子、大力德子、周大惠、何五、于四虎、钓子李、倒咬虎一;同治光绪年间有二双子、陈七毛、德顺、纪四、蔡福子等,均为摔跤能手。

  民国以来,北京四九城内外大兴摔跤之术,各地区建立摔跤场,如西城宛八爷;东城朝阳门外姚家四兄弟;后有南城花鞋赵;北城姜铁脚等;东直门外大皮匠、金宝生、李二泉、宏殿臣;朝外的虎占祥、虎占顺等;天桥的沈三、宝二、熊德山等等。

  解放后北京及全国各地曾大兴摔跤之风,各工厂学校机关,各地区工会,都建立了摔跤培训班及摔跤场,广泛开展表演赛。但近年来摔跤活动有衰落倒退趋势,在技法上未能继承下来。同时,普及面不够广,没能对青少年健身、陶冶性情等起到应有的作用。

  摔跤是民族武术的精华,喜爱武术的青少年朋友,不要忽视摔跤基本功的练习。

  摔跤是中国武术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应予以重视、继承和发展。

  (解佩启)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2019 京ICP备13008251号网站维护:中安观研究院互联网科技中心网站制作联系:010-5713080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