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官方网站!网址:www.cslai.org

您的位置:首页 > 功夫文化 > 功夫人物

文采风流,静如卧虎横空;武林俊彦,动如腾蛟博浪

发布时间:2019-12-03 11:30:45 来源: 全球功夫网 作者:陈福林

 

      1953年4月,严寒仿佛一缕清烟般,在一夜间就完全消退,春风已悄然而至。大地上,嫩绿的小草慢慢睁开了睡眼;枝头的柳条,静静的吐出了新芽;河水唱着欢快的歌声,奔流而去;湛蓝的天空云卷云舒,分外清朗。

      在这春意浓浓的时节,吉林省四平市“人委大院”陈氏家族宅舍里,洋溢着醉人的笑声,一声响亮的啼哭,寓示着一个新生命的诞生,陈家迎来了第四个男孩,祖父为其取名为陈德勤,希望他日后德才兼备,勤劳勇敢。
幼即勤学为武狂

 

      陈德勤是名门望族,文人世家,其祖上大都是达人显贵。他也是出身红色家庭,父亲是革命干部,母亲是医务工作者,兄弟六个。德勤排行老四,整个家庭都喜文爱武。小德勤的出生,为家里带来了欢乐。而他自幼即表现出超常的精灵,对一切事物都感到新鲜有趣。整天不是写就是画,收音机里一放音乐他就连蹦带跳,十分可爱。尤其是舞枪弄棒玩的特别开心。1958年至1959年间正值大炼钢铁时期,小德勤刚刚六岁时,每逢周六大部分由三哥陈德林从市政府长托幼儿园把他接回来带他到邻居——闯关东的山东籍拳师张福堂、张满堂兄弟家大院观看家族练武。不久“人委大院”里居住的孩子们都跟两位师傅练起武来。在两位拳师的精心指导下,学习武术基本功,压腿、下腰、遛腿、盘架子、练翻筋斗、少林拳械等。其三个陈德林练得比德勤的功夫好,起到了师哥垂范的作用。1960年在其七岁时,随三哥一起入选四平市业余体校武术班(四平市体校第一届青少年武术队)。先后在教练张焕生(女)、李桂英(女)的指导下,训练国家规定拳械;1962年末因教练工作调转,武术班因此而解散。1963年初,在别的孩子还在父母面前撒娇时,刚满10岁的德勤和三哥陈德林又双双被新组建的四平业余体校体操队选中,成为体操运动员,直到“文革”开始体操队解散。他虽然离开了体校,在此期间,嗜武如狂的陈德勤也没放弃习武,在民间他四处拜师求学,先后学习了很多传统武术套路。
      武术已经溶入陈德勤的日常生活里,成为他生命中最强劲的音符。1962年,他跟随老红军(贺龙警卫员)安鸣皋学习“大方双刀”;1963年,跟随邻居魏师父学习“少林三十六锤”、“母子拳”、“十二路弹腿”;1964年跟随少林拳师于思远学习了“少林罗汉摘要拳”、“四路罗汉拳”;1965年跟随四平市河北籍老拳师杨文田学习“杨家枪”、“杨家单刀”、“提拦刀”、“少林炮锤”;1966年在学生停课期间,年仅13岁的陈德勤,怀着对武术的热爱,毅然离开家乡,随大师兄高庆伟去哈尔滨江心岛和沈阳求学,在沈阳小河沿公园和白国栋老师学习“双锤”、“戳脚、翻子拳”。通过寻师访友,勤学苦练,陈德勤的武术根基扎实,多种技艺等身,为日后在武术界的出类拔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保家卫国武不辍

      1970年末,十七岁的陈德勤告别家乡,背上行囊,来到了著名冰城---哈尔滨,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由于自幼习武,身体素质超群,他被分配到哈尔滨野战军某部侦察连。系统学习侦察兵制式科目及擒拿格斗、散手和捕俘技术。军旅生涯,磨砺了陈德勤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的韧性,对武术发乎内心的痴狂。于1971年,拜哈尔滨市京剧团著名武生王树森为师,学习“岳家锤”、“金刚锤”、“花枪”、“双刀”和已经绝迹的传统大锤“降龙锤”典谱。以后又随其子---黑龙江省京剧团文武老生王栢岩(在大连市京剧团退休,现已78岁)学习、研究舞台上的“十三花枪”、“刀枪对练”与武术之间的关系等,追根溯源。在其父子的精心传授指导下,武术技艺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同期,还偏得了哈尔滨师范学院(现哈师大)体育系教研室主任王伟伦教授传授的稀有拳种岳氏阴阳小手“近打十三番”;和战友诸佰俊学习少林“三星拳” 、“小洪拳”、“九节鞭”、 还和山东籍战友禄学合学习“行者棍”“炮拳” “七星刀”等。部队还经常送陈德勤到集训队学习、培训。1971年11月至1972年3月在黑龙江省一面坡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二部举办的有沈阳、南京、成都和兰州军区参加的侦察兵集训队进行特训,特种射击、滑雪、地形学和擒拿技术等;1973年参加了沈阳军区在辽宁省普兰店举办的侦察兵“散手组合技术”集训队,和每年军里自己组织的训练队去学习。复员后,1979年到公安机关工作,在公安系统一直兼职擒拿格斗总教练直到退休。

      传承技艺文亦香

      陈德勤老师习武六十余年,从学校到农村,又从农村到部队,再从部队到公安,不仅自身武术功底深厚,对于研究中华武术的发展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从武术的进化阶段悟出一个道理“武术与艺术的关系”他提出“什么是武艺?功夫加艺术等于武艺”;他大胆地提出武术应当分为四类即:“竞技类、套路类、中国功夫和绝技类、健身与养生类”。他从不敝帚自珍,固守门派之见,而是吸取百家之长积极地补充自己,把自己所会的东西毫无保留的传授给热爱武术的人们。他常说;“武术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是中国的古文化,因此是民族的产物,不是哪个人的私有财产。我们习武人没有任何理由保守自闭,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挖掘、传承”。他自打兼职从事武术教学以后,无论是组织委派还是民间邀请,他总是从理论到实际,认认真真地从武德、武理、武技循序渐进立体式教学,每一课从不走过场,其目的达到易学易懂。教学的四十多年来,他为社会各界培养了许多人才,培训了公安干警、保卫干部、经济警察、保安员共计二万七千多人。在民间授课教学,听课总人数达几万人以上,亲传弟子68人。陈德勤老师从2005年至2012年担任四平市武术协会副主席期间,为谋划创建四平武术之乡呕心沥血,无论是文字材料创作还是各种大型活动组织、策划,导演、主持他都创造出一次又一次经典作品,给四平人民留下了美好深刻的印象,为四平市武术之乡申办成功奠定了雄厚的素材基础,他先后策划、组织、指挥并担任主持人的大型省、市武术大赛、武术联欢会、武术赈灾义演大会、武术交流联谊大会及带队参加全国举办的各大武术比赛共计30多场,为四平市武术之乡申办成功做出了特殊的贡献。陈德勤老师习武善于提炼,精于传承。他能够把传统武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研究吸取和总结传统武术精髓文化内涵,辩证推广武术健身喻人的哲学思想。曾有《 武术与艺术 》、《 锤之论说 》、《 论大武术观 》、《 论剑 》等多篇论文、诗文在《 中华武术 》、《 拳击与格斗 》、《 全球功夫 》等武术专业杂志上发表。其“新时期武术与武艺相结合,互为促进,协同发展”相关论点的提出,得到了国内一些老一辈武术家的共鸣和赞同。

      能文亦武真英才。

      陈德勤老师除了在武术指导上成就有加,在武术文化传播上,也有很高的业绩。多年来,他亲自撰写论文和教材17篇,10余万字,编写主持词、解说词、领导演讲稿件等70余件,4万多字,创编文艺节目12个。他在2009年四平武林迎春联欢会上自编自演的快板书《赞四平武林》和在吉林•四平国际武术大赛开幕式上为《剑舞》所创作的配乐诗朗诵《论剑》反响十分热烈,他的作品被许多智者所收藏。他的《集九州精粹于自身,播中华文明于世界----试论中国武术与艺术》一文刊登在《中华武术》2011年第9期;《建立大武术观,促进新时期武术实现可持续发展》刊登在《拳击与格斗》2012年第11期;《锤之论说》刊登在《全球功夫》杂志2011年4-5期双月刊。此外,还有新闻报导及文艺作品20余件刊载在《全球功夫》和《全球功夫网》及地方一些报刊、电台、电视台等。他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上进者,是广大识者认可的人物。

 

      功成弗居自光采

      辛勤的汗水必然会浇灌出一朵朵荣誉之花,荆棘铺就的路上总会有璀璨的王者之冠。在陈德勤老师的习武生涯中,艰辛、磨难总是伴随左右,但他没有气馁,而是始终奋发激昂,以饱满的斗志、良好的心态,去对待每一步走过的路,他把经历当成不可多得的财富,把苦难做为前行的动力,天道酬勤。上天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付出的一切,都会回报你最美的笑容。

      在他年仅九岁时,即在四平市中小学武术大赛获得了小学男子组“初级拳”、 “初级单刀”、 “乙级枪”(乙组枪)冠军;1964年,在四平专区体操大赛上获得了少年男子组全能冠军;参军后,在1971年黑龙江省一面坡参加总参举办的侦察兵集训队,结业考核第一名;1972年10月5日,陈德勤老师所在的班奉命代表23軍参加沈阳军区侦察兵大比武。陈德勤在比赛场上象一只小老虎,投弹一出手就是78米,冲锋枪三种姿势、三种距离射击,3个单发,两个点射11发子全部命中,总成绩76环,荣获第一名;捕俘技术,徒手对抗性格斗,三循环排扣子,三个回合连连击败对手,又荣获擒拿格斗第一名;兵器对抗“战锹对木枪”3比0击败兄弟部队的战友,又获得了第一名,总共获得了三个科目5项个人第一名;班长王庆生获得了地形学孝核第一名,全班共获得八项第一总成绩全军区第一名。在这次比武中陈德勤还撰写两篇稿件《单兵徒手格斗技术》、《夜间袭击捕俘的侦察兵》送审教材,受到軍区首长高度赞扬和夸奖;1973年参加沈阳军区在普兰店举办的侦察兵散手组合技术集训队考核成绩优秀; 1984年、1986年、1988年他与马向春、杨兆兴、张国新、段成等警官一起连续三届获得四平地区公安警体运动大会擒拿格斗、散打团体组合第一名。

 

      2005年以后,陈德勤老师多次参加省、市及国家级武术大赛,共计获得金牌17块、银牌9块、铜牌4块;特别是2011年10月他以领队的身份带由长春、四平、梅河口三个城市28人组成的代表队,参加了由国家武馆中心在河南登封举办的全国少林拳武术大赛,共获金牌12块,银牌9块,铜牌5块;2013年,他受吉林省武术协会的指派,又率领吉林省武术二队赴徐州参加全国传统、农民武术大赛,共获金牌 7块 、银牌 8块 、铜牌12块。2012年,对于陈德勤老师来说,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年份。他的才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11月在吉林省长春市举办的《吉林省太极拳健身大赛》,陈德勤先生受命担任开幕式总策划、总指挥并且担任大会主持人。在他的精心组织策划下,在人员不能集中训练和彩排的情况下,陈德勤现场发挥,触景生智,开幕式轻快而不失庄重,沉稳而又充满活力,自始至终紧张有序,跌宕起伏,效果出奇的理想。受到与会的省领导与全体参赛人员的一致好评和赞扬。由于工作出色, 2012年他被评为吉林省先进武术工作者。

      前行的道路上没有终点,勇攀高峰是陈德勤先生一生的追求。2013年初,省武术协会的其他领导根据陈德勤老师的工作水平和组织能力推举他为省武术协会副主席,并担任了省武术协会段位办公室副主任。据此,省“武协”主席徐万东又把 “武术六进”和段位制普及的重要工作交给了陈德勤老师,陈德勤老师义不容辞地接受了去双辽市抓试点工作的重任。在有着习武之风深厚、武术发展较好的双辽市,在陈德勤老师的指导下,双辽武术协会把这个段位考评试点抓得有声有色。连续举办了两期晋段培训班,成绩显著,受到了国家武管中心段位制办公室的表扬,他也一举跨入了吉林省武术领军人物的行列。被省市评为《吉林省十佳武术工作者》、《吉林省武术技术指导》、《四平市十大武术名人》。

 

 

      近几年,在他的组织指导下,在叶赫大架山组建了“武术演艺拍摄基地”,先后拍摄几部专题片,成立了“大东北八旗刀术研究会”挖掘整理满族武术史中的几件稀有兵器及兵器谱。受到了海内外武术专家的称赞。

      结束语:

      通往荣誉的路上,通常都是由荆棘铺就的,跨过荆棘,就会迎来坦途,60余年的风雨历程,60余年的坎坷磨难,造就了今天辉煌的人生,陈德勤大师视武为一生之好,不宥于门户之见,兼收并蓄,博采众长。授徒讲学广播多传,从来不分门派,不分种族,只要愿意学,他从不推托,他常说“中华武术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武术人就要担当传承义务”,以传承中华武术为己任。他胸襟坦荡,为人爽朗,武术是其毕生事业与追求。同时,文采亦如行云流水。《中华武术》创始人首任主编,著名作家昌沧对其评价很好,并为其提字“武中精粹、艺里奇葩”,这也是他多年苦修的真实评价。

      未来还有很多荣誉和辉煌在等待着陈德勤老师,他不会停下前进的脚步,无论前方是泥泞,还是晴朗,他会一直走下去的……沉默的他现在“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在整理他一生的笔记,以作奉献和传承。正如《道德经》中所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浮华与他无缘,功绩淡如水。他踏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还在继续为传承武术而无私地付出着他辛勤的汗水……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2019 京ICP备13008251号网站维护:中安观研究院互联网科技中心网站制作联系:010-5713080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