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官方网站!网址:www.cslai.org

您的位置:首页 > 功夫文化 > 功夫人物

专访韩建中:一片丹心弘武道 不用扬鞭自奋蹄

发布时间:2020-07-28 14:35:05 来源: 全球功夫网 作者:韩峰

  韩建中老师家的窗外,绿意盎然,各色花儿簇拥在一起,好看极了。这些花花草草,对于韩老师而言,犹如他心中的武术观——武术也要百花齐放,和而不同;武术人更要大气,“风物长宜放眼量”。“我的血缘本能,就是把武术当做我的亲兄弟。武术需要大气象,武术人需要大团结。”韩老师如是说。

       一、虎父无犬子

  翻开《武行天下之建中有极》一书,扉页便是一张具有历史厚重感的黑白照:一代武学大家韩其昌老先生在天坛公园辅导其子韩建中练拳。

  在《虎父无犬子》一章中,韩其昌老先生有这样一段话描述他的儿子:“对于武术,我倾向于认为,一个人的觉悟是天生的,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它可以被唤醒,但无法从外面灌输进去。关于这一点,我儿子建中就比较不错。我敢说,武术将是他一生追求与忠诚的事业。”

  果然如此,韩建中从父亲那里继承了武术之无穷精力,他就像一只陀螺,不知疲倦地一直转着,做武术路上忠诚的敬业者.....

       二、为武术奋斗一生

  韩建中老师是个大忙人,常年受邀奔走在各大武术赛事、活动现场。在家歇息的时间屈指可数。单每年固定的活动就跨越好几个省份——广东、澳门、海南、湖北,等等。临时邀请的活动更是满满当当。这源于韩老师自幼成长在文武并重的家庭,令情系武术、博学多才的他,至今仍闲不下来。

  韩建中老师幼年就读于师大二附小、北大附小,中学进入清华附中。由于父亲在北大任教,北大那种爱国、进步的文化积淀,从小就渗透在他的心灵深处,加之居住在北大校园,耳濡目染了未名湖畔浓厚的学习氛围和学术气氛,以及博雅塔下其父韩其昌老先生的言传身教,这些都为青少年时期的韩建中开启了一道文武之门。若干年后,韩建中从北师大毕业,在公安大学警体系教授武术,敬业任教几十年,光荣退休。

  退休后的韩建中,无论是CCTV5的“说武论技”还是新浪博客点击率最高的武行天下的“总裁判长”,韩建中练就了“比口才更棒的笔杆子”;担任武林大会总裁判长的几年中,他走访全国各地,与数千名武术人深入交流,并长期致力于发掘搜集,分类编整,考证注解武术史料。2013年海峡两岸中国武术系列节目,韩建中面对专栏,激浊扬清,引起亿万观众的共鸣。他先后主讲了中央电视台“康乐年华”、“早安中国”、“早晨”、“擒拿一招”、国家武术院和《中华武术》杂志合办的“名家大讲堂”,以及2013年在中央电视台CCTV4的“梅花桩拳”;同年一月荣获“中华武术三十年最具影响力人物”奖。近年来,韩建中在新媒体文化传播中以及组织武术的赛事等报道中,成为对中国武术贡献最突出的人物之一。韩建中说:“武术哺育了我,我是这个肌体的一个细胞。虽然渺小,但我终身将为我从事的事业竭尽全力,报效生我养我的中华民族。”

       三、解读“武”字

  韩建中老师讲道:“关于‘武’字,很多人都解释错了。上边是个‘戈’,下面是个‘止’——止戈为武。这样解释对不对?对。这是武术的一种向往。但我查了很多资料,在古今字中武字底下的‘止’,原意是当脚‘趾’来解读的,意思是迈开步伐去讨伐。这是战场用的武术技巧、技术与技能。你说武术能打吗?能打。武术的产生就是军队上用的、战争上用的。过去奴隶制社会,为了争夺地盘用的,属于杀戮之术。并非现在说的武术不能打。不是不能打,而是你没按照那样去练。所以我们要想武术在未来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就不要忘记武术最根本的功能:技击。”

  他表示,武术以前讲究一打胆,二打闪,三打技术。近距离突发事件,会武术还是有好处。练过与没练过的就是不一样。他举例道,社会上一些校外暴力事件、女孩受害事件,都是等事情发生了才引起重视。比如孩子在校外被人用棍子砸了,许多家长看到孩子受伤害了才重视起来,那为什么不提早防范呢?平时理应教孩子如何分辨形迹可疑的人——从眼神、动作,教孩子一些基本的观察方法。遇到坏人最起码学会跑。要让更多人学习武术。武术,搏击术不能丢。育人,更要加强。

        四、武术与武侠

  “武术历史悠久,产生于人和自然的搏斗,以及中华民族的特定思维形式和地理文化。武术最早产生的时候没有套路与门派,一个人个高,他练的时候肯定注重拳(上三路),个矮则注重腿(下三路)。随着时间推移,慢慢地才形成了不同的风格,至于小说里这个派那个派都是杜撰出来的。一是凭借丰富的想象力,二是把过去传说中的道教、佛教的东西融入到小说题材里,形成了上百个拳种,哪儿那么多拳种啊?小说家又说外家拳不练气?少林拳不讲究练气?也练气!所以,小说家写的东西不可信。”

  韩建中老师认为,为什么武术要正本清源?原因就是现在大众理解的武术,是小说中的武术,是神化了的武术。“我跟金庸开玩笑说:你对武术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也起到了非常坏的作用。好的作用是让大家掀起了习武的高潮,坏的作用是人家把你笔下的武术认为是真实的东西。”

  武侠小说的存在,一定有它的道理。为此,韩老师表示,武侠世界里就是把人的一种好的愿望体现出来了。为什么他也能存在社会上,因为他体现了一种助人、爱国的情结在里面,大家都希望有这样一位救世主的人物出现。

  韩建中老师回忆道:“多年前,一位导演想与我合作拍一部电影,因某些原因作罢,但他说的一句话始终刻在了我的心里。他说,我们拍一部电影,要让外行一看真是热闹,内行一看真是东西。过多少年观众都认为是真东西。现在的武打片看一遍行,看两遍就没什么意思了。过度的运用电影特技、运用蒙太奇手法与威亚,没有体现出真功夫;即便踢也就那么三下,也没什么东西在里面。他为什么踢那三下啊?我怎么破他啊?比如说用擒拿手破他,即便这电影过了几十年,内行人一看仍然是一个招法。我曾经给袁和平、元彬也说过,你们再拍武打片应该要一招一式体现出来。袁和平笑着回道:‘老韩,改天我跟你学擒拿去’;张鑫炎导演曾对我说:‘老韩,现在你让我拍《少林寺》我也拍不出来了,现在我再翻过来看也拍的不怎么样,这部片子好就好在演员全是真实的做’。”

      五、继承和创新

  前不久,韩建中老师在微信朋友圈发文道,中国传统实战武术的复兴,要紧抓继承和创新两个要义。练功与练拳是一体两面,功和拳两者皆不可偏废。功和拳实际是不能完全分开的,有些拳法是偏重功法,有些偏重打法。一般所指的功都是注重呼吸的基础功法,蓄力不发,反复梳理筋骨,使之通达安徐,身心得到合谐律动,并能瞬间调动一切能量。只练功不练拳,不能使功力得到调动和发挥的是死功,导致最后不会应用,就像天龙八部电影里小和尚被强迫注入了北冥神功,但不懂拳法不会使用。武术是具体的真打实做,必然以技术形式完成,不能有一点虚的东西,江湖骗子会把它神秘化,艺术作品会把它夸张化,院校学者会把它高深化。虽然武术最终追求的是道,但没有一个拳种是有道无术的。因此,武术要在具体的技术中达到高境界,体悟道的智慧。

       六、艺术的力量

  韩建中老师是典型的“全才”——书画、摄影、音乐、诗词,样样精通。他谈肖邦、莫扎特;他谈齐白石、李苦禅;他谈摄影作品中的取景、构图与透视关系......采访当天,他随手拿起口风琴,即兴吹奏了一曲《义勇军进行曲》。韩老师说:“在我们的身边,什么都会背叛,唯有音乐、艺术、功夫不会。哪怕全世界所有的人都背过身去,只有音乐、艺术和武术能够和我们窃窃私语。”

  韩建中老师曾问过法真寺一位德高望重的高僧:“为什么今天的人们,还是需要上百年乃至几千年的武功来抚慰自己?”高僧回答,人性进化得很慢很慢。于是韩建中明白,无论人向前走多远,那些久远的音符,还有那一招一式的武术真谛会离你的心灵很近。生活之路的坎坷和不畅都会出现在不同人的生命中,但爱上音乐、艺术和武术,便会对民族精神有所激发,对世界传播中华文明,对于人类未来的贡献,都是对文化应有的深厚与庄重。

    以下为对话:

     问:

    现在“武术进校园”——有些学校自己编著的武术校本课程,不系统、不规范。

     韩建中:

    武术进校园,首先要规范教材。之前我看到一些校园武术教材,完全是东拼西凑的东西,在武术理论、武术技术、武术教学方面,没有量化,没有标准,硬套用一个教学模式,这是不行的。因为上小学、初中、高中的孩子,心理需要、生理需求,包括心脏的发育,都是不一样的。既然不一样,那么在课程设定、训练负荷方面,就要因人而异。举个例子:我曾经住北京西单,有一天看见街坊家孩子跑步,只见他满头大汗、气喘吁吁。我说你干嘛去了?他说“老师说我体育不好,让我补课,让我跑了3000米。”我一听,这不是老师,这是杀人犯。小孩的心脏承受不了这么大运动量,当时可能没出问题,万一“扑通”一下躺下了,就麻烦了。因为心脏的跳动速度和年龄、性别有关。年轻人,特别是运动员他的脉搏平均一分钟在70几次左右,而老年人与儿童的脉搏是稍快的。所以你编教材,不按照这个规律去编,不研究哪些拿过来合适、哪些不合适,不做测试就直接推广,武术进校园就是句空话。只有经过试验,弄成数据,编出不同年级课程——小学课程、初中课程、高中课程才行之有效。所以,我们的武术教材、武术课程、武术教学,一定要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才能达到健身、防身、养生的目的。

      问:

      您认为武术的健身与其他运动健身有什么不同吗?

      韩建中:

      武术的健身,不同于体操、足球、健美等。武术的健身讲究内外兼练——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一口气达到什么目的?人通过鼻,通过气管,通过我的动作运到五脏六腑了,达到五脏六腑不同程度的摩搓和挤压——表皮在动、里边也在动。另外更重要的是武术讲究深呼吸。我有一次在南京为当地的武术爱好者讲一堂武术养生课,着重讲肺(讲了肺泡与毛细血管)。我说武术讲究深呼吸,摄氧量大,为什么呢?因为空气中百分之二十、二十一才是氧气,不全都是氧气。同样的呼吸,呼吸大与呼吸小,摄氧量都不一样。这些氧气起什么作用呢?它通过毛细血管、通过肺泡从新注入到血液中去,静脉回流血会发蓝发黑,原因是什么呢?大量的杂质与二氧化碳。因为氧气重新注入到血液里面,会形成一种新的——医学上称“血氧”。这是供养脑细胞最好的“养料”。为什么颈椎不能打啊?因为颈椎非常窄小。通过我的椎管把氧气、血氧注入到脑细胞里面去。人的脑细胞平均在140亿~160亿,它是不可逆转的,坏(死)一个没一个,只有血氧才供养它的养料。为什么有时候一打人,几秒钟就休克了,甚至死亡了,就是因为血氧供应不上去了。所以,武术的锻炼为什么强调深呼吸、强调储存量大,这都是有关系的。武术动作配合呼吸,才能强身健体。武术和任何一项体育的锻炼方式是不一样的。为什么不把老祖宗留下来这些好的东西整理整理。现在有这方面知识的人,一个人想研究没这个条件,有这个条件的又没有研究。上层领导应该多开展“跨学科研究”,当成一个课题也行啊。希望未来能够多看到这方面的研究。

  韩建中老师最后强调:“武术,说到底是文化活动、文化现象和文化形态的大系统;它集中体现了中国人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审美情趣和行为定势,是中国人生存方式的文化符号!”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2019 京ICP备13008251号网站维护:中安观研究院互联网科技中心网站制作联系:010-5713080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