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官方网站!网址:www.cslai.org

您的位置:首页 > 古琴艺术 > 创作

古琴,传统乐器中最懂孤独的 “君子”

时间:2025-11-05 来源: 国琴网 作者:李丽

  中国传统乐器当中,谁最孤独?

  无疑是古琴。

  古琴的孤独,是繁华场中的自持。

  宴饮笙歌里,

  琵琶的珠圆玉润、

  笛箫的婉转悠扬、

  总能博得满堂喝彩,

  唯有它敛声静气,

  不与丝竹争鸣。

  七弦之上,没有激昂的旋律,

  只有缓若流泉的曲调,

  如文人笔下的留白,

  在寂静中生长出万千意境。

  天地间唯有这一缕清声,

  连接着尘世与苍穹,

  那般空灵,容不得半分俗扰。

  这份孤独,是历史长河中的坚守,

  曾几何时,

  瑟与它和鸣,阮与它相伴,箫与它同游,

  可时光流转,

  那些乐器或尘封于博物馆的玻璃柜中,

  或沦为街头巷尾的消遣之物。

  唯有古琴,

  始终陪伴着浪迹天涯的文人墨客。

  伯牙鼓琴遇子期,

  是孤独者的灵魂相认;

  嵇康临刑弹《广陵散》,

  是孤独者的生命绝唱。

  它见过太多的聚散离合,

  历经无数的朝代更迭,

  却始终以不变的姿态,

  守护着一份古雅的坚守,

  成为文人精神世界的最后一方净土。

  古琴的孤独,从来不是寂寞的自怨自艾,

  而是清醒的自我放逐。

  当世人追逐功名利禄,

  它在月下轻吟《鸥鹭忘机》,劝人放下执念;

  当人生遭遇坎坷困顿,

  它以《雁落平沙》的悠远,慰藉漂泊的心灵;

  抚琴之人,独坐幽篁,

  与清风对酌,和明月为友。

  指尖流淌的不仅是曲调,

  更是内心的澄澈与通透。

  这份孤独,是 “大隐隐于市” 的从容;

  是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的洒脱;

  是在纷繁世事中,与自我灵魂的深度对话。

  原来最高级的孤独,

  是不随波逐流的坚受

  是与天地精神往来的自由。

  正如这古琴,

  于孤独中诞生极致的美好,

  于寂静中彰显生命的厚度。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2019 京ICP备13008251号 网站维护:中安观研究院互联网科技中心 网站制作联系:010-5713080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