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官方网站!网址:www.cslai.org

您的位置:首页 > 古琴艺术 > 伏羲琴院

让更多人走近古琴艺术

发布时间:2023-10-13 11:02:16 来源: 人民日报 作者:牛允一

 

    杨致俭遇事喜欢追根刨底。弹古琴、做古琴、研究古琴,为了自己的“古琴梦”,50岁的中央民族乐团演奏员、上海市非遗古琴斫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杨致俭,一“追”就是数十载。

  “琴瑟在御,莫不静好”“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古琴,自古便是中国传统风雅文化的代表。受父亲影响,幼年时杨致俭就接触到很多不同门类的传统艺术:书法、绘画、篆刻、笛箫……在当时的上海,古琴爱好者寥寥,他却对这个冷门的乐器情有独钟。

  右手拨弹琴弦、左手按弦取音,师承古琴名师,杨致俭的古琴弹奏技艺进步很快。古琴弹奏,在于“寻味”,更在于“寻根”。“弹古琴,韵味比技巧更重要。”杨致俭说,“通过琴声,我逐渐加深了对中国古代文学、哲学和审美的理解。”

  技巧易习,好琴难得。“好琴数量少,一般的琴又难以满足演奏需要。”杨致俭说。于是,他琢磨起自己亲手斫琴。为此,杨致俭走南闯北,寻访良木、讨教大漆技艺、寻访传世名琴。

  2017年,故宫博物院规划建设古琴馆(钟粹宫),杨致俭参与筹划。古琴历史悠久,但老琴并不多见,造型音色俱佳、传承有序的老琴更寥若晨星。故宫博物院藏的历代古琴正是其中的经典之作,复原制作刻不容缓。

  “选材良,用意深。五百年,有正音。”木料选材、木坯装配、琴坯裱布、灰胎工序、琴徽安装、配件安装……一张张古琴,在杨致俭的细致打磨下,焕发光彩。

  在北京的这几年,杨致俭也逐渐从一名古琴演奏者、制作者,成为古琴文化研究者,完成明代36段全本《秋鸿》琴曲的打谱、参与筹备故宫古琴展览“大圣遗音——故宫博物院古琴文化展”。

  为了更好传播古琴文化,杨致俭一面深耕书斋,一面积极接触新技术新手段,让古琴触达更多人。

  水波荡漾之秋,众雁振翅高飞,声声琴音起,旋律苍雄浑朴。2021年腾云峰会上,杨致俭抚琴演奏《秋鸿》,图谱册中的大雁,和着琴声,以动态水墨的形式,在屏幕上展翅飞翔,令观众沉浸其中。

  “希望通过‘数字化技术+古琴’的方式,以更现代的呈现形式,带大家走近古琴艺术。”杨致俭说。闲暇之余,他还录制短视频,向公众普及古琴名曲、传统制琴工艺。

  “让古琴之声、古韵之美走进千家万户,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杨致俭说,“但我会一直坚持走下去,用传统乐器奏响当代新意。”记者 陈世涵

  

[ 责编:张晓荣 ]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2019 京ICP备13008251号网站维护:中安观研究院互联网科技中心网站制作联系:010-5713080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