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酒文化进入全新时代
清朝作为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期间的酒文化也是丰富多彩,关于酒的著作不断涌现,酒的品种空前齐备。目前人们熟知的大多数白酒名品都产生于这一时期。到了清末,红酒、啤酒也开始在中华大地上出现,中国酒文化进入了一个全新时代。
1644年清摄政王多尔衮指挥清军入关,建立起全国性政权,又称大清,简称清,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满族)建立并统治全国的封建王朝。清代酒政丰富、内容广泛,体现了有清一带的酒风。
清代饮酒,酒令的多样化是显著特征之一。如蔡祖庚在《懒园觞政》中记叙了一种喝酒掷骰子的方法,是以升官图的方式,看骰子的变换来决定升到什么官级,从而决定用多大的杯来喝多少酒。
据《清实录》记载:“(康熙)二十三年十一月戊寅,上次曲阜……诣孔林墓前酹酒。”这是清朝皇帝在曲阜用美酒祭奠孔子,借以宣示推崇儒家。
《清史稿·仁宗纪》记载:“二十五年三月乙丑,上诣明成祖、宣宗、孝宗陵,奠酒。”对灭亡的前朝皇帝用酒祭奠,以示承接正统,尊重先朝。
展开剩余60%
酒饼是酿酒时的酒母,或称酒媒,其作用是促使酿制的原料发酵,加速淀粉糖化。酒媒的好坏,对所酿的酒的质量会产生影响。
清代广州外销画画师庭呱绘。美国皮博迪·艾塞克斯博物馆藏。庭呱,原名关联昌,字俊卿,别号庭呱,又作廷呱、听呱,林呱之弟,活跃于清道光三十年至同治九年(1840~1870)间,以水彩、水粉画著称。鸡酒,通常为婚礼而备。
流传下来,其中收录酒令322种,为清末酒令之大成。
在清朝还有很多著名的酒坊。康熙三年,沈永和酒坊创设于浙江绍兴。清初,陕西商人看到四川绵阳当地水质清冽,仿照陕西略阳曲酒的制作方法设坊酿造绵阳大曲。
据传在汉代,今茅台镇一带就有了“枸酱洒”。《遵义府志》载:“枸酱,酒之始也。”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公元前135年,唐蒙出使南越,曾取此酒献与武帝饮而“甘美之”。据清代《旧遵义府志》所载,道光年间,“茅台烧房不下二十家,所费山粮不下二万石”。道光二十三年,清代诗人郑珍咏称赞茅台“酒冠黔人国”。
西风东渐,清朝末年,一些西方国家人们喜爱的酒种酒厂也在中国扎根。
光绪十八年,上海创立了英商的正广和汽水公司。光绪二十一年,广东华侨张振勋在山东烟台创设张裕酿酒公司,开始生产有别于传统白酒的葡萄酒、白兰地。光绪二十六年,俄罗斯技师在哈尔滨建立中国第一家啤酒作坊一一乌卢布列夫斯基啤酒厂。光绪三十年,英、德两国的资本家合资在青岛创办英德麦酒厂,他们酿的酒质量精良,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也就是后来的青岛啤酒厂的前身。光绪三十年,在哈尔滨,东三省啤酒厂建立,它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自己建立的最早的啤酒生产企业。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