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官方网站!网址:www.cslai.org

您的位置:首页 > 诗酒文化 > 品鉴

12种香型白酒的品鉴方法

发布时间:2020-03-18 10:00:20 来源: 中国酱香白酒网 作者:佚名

  自1979年以后,中国白酒开始有了香型的概念,这些香型,分别有专属自己的代表品牌,他们在酿造原料、酿造设备、以及口感特点上各有不同。

  要想了解这些不同香型白酒的风格,光看文字是肯定不够的,最好是能将不同种类的酒放置在一块,通过闻、品来体会细微的差别。

酱香型白酒

感官评语:

  微黄透明、酱香突出、幽雅细腻、酒体醇厚、回味悠长、空杯留香持久。

品评要点:

  1、色泽上,微黄透明。

  2、香气,酱香突出,酱香、焦香、糊香的复合香气,酱香>焦香>糊香。

  3、空杯留香持久,且香气幽雅舒适(反之则香气持久性差、空杯酸味突出酒质差。)

清香型白酒

感官评语:

  无色透明、清香纯正、醇甜柔和、自然协调、余味净爽。

品评要点:

  1、色泽为无色透明(浓香允许微黄、酱香允许为微黄透明)。

  2、主体香气:以乙酸乙酯为主,乳酸乙酯为辅的清雅,纯正的复合香气。类似酒精香气,但细闻有优雅、舒适的香气,没有其他杂香。

  3、口味特别净,质量好的清香型白酒没有任何杂香。

浓香型白酒

感官评语:

  无色透明(允许微黄)、窖香浓郁、绵甜醇厚、香味协调、尾净爽口。

品评要点:

  1、色泽上:无色透明(允许微黄)。

  2、香气浓郁大小、特点分出流派和质量差。凡香气大,体现窖香浓郁突出且浓中带陈的特点为川派,而以口味纯、甜、净、爽为显著特点为江淮派。

  3、绵甜是优质浓香型白酒的主要特点,体现为甜得自然舒畅、酒体醇厚,稍差的酒不是绵甜,只是醇甜或甜味不突出,这话酒体显单薄、味短、陈味不够。

米香型白酒

感官评语:

  无色透明、蜜香清雅、入口绵甜、落口爽净、回味怡畅。

品评要点:

  1、闻香以乳酸乙酯和乙酸乙酯及适量的β-苯乙醇为主体的复合香气,β-苯乙醇的香气明显。

  2、口味特别甜,有发闷的感觉。

  3、回味怡畅,后味爽净,但较短。

凤香型白酒

感官评语:

  无色透明,醇香秀雅、甘润挺爽,诸味协调、尾净悠长。

品评要点:

  1、闻香以醇香为主,即以乙酸乙酯为主,己酸乙酯为辅的复合香气。

  2、入口后有挺拔感,即立即有香气往上窜的感觉。

  3、诸味协调,指酸、甜、苦、辣、香五味俱全,且搭配协调,饮后回甜,诸味浑然一体。

董香型白酒

感官评语:

  清澈透明、浓香带药香、香气典雅、酸味适中、香味协调、尾净味长。

品评要点:

  1、香气浓郁,酒香、药香协调、舒适。

  2、入口丰满,有根霉产生的特殊味。

  3、后味长,稍带有丁酸及丁酸乙酯的复合香味,后味稍有苦味。

豉香型白酒

感官评语:

  玉洁冰清、豉香独特、醇厚甘润、余味爽净。

品评要点:

  1、闻香突出豉香,有特别明显的油哈味。

  2、酒度低,但酒的后味长。

芝麻香型白酒

感官评语:

  清澈透明、香气清冽、醇厚回甜、尾净余香,具有芝麻香风格。

品评要点:

  1、闻香以清香加焦香的复合香气为主,类似普通白酒的陈味。

  2、入口后焦糊香味突出,细品有类似芝麻香气(近似焙炒芝麻的香气),有轻微的酱香。

  3、口味较醇厚。

特香型白酒

感官评语:

  酒色清亮、酒香芬芳、酒味纯正、酒体柔和、诸味协调、香味悠长。

品评要点:

  1、清香带浓香是主体香,细闻有焦糊香。

  2、入口类似庚酸乙酯,香味突出,有刺激感。

  3、口味较柔和(与酒度低、加糖有关),有粘稠感,糖的甜味很明显。

兼香型白酒

酱中带浓

感官评语:

  清澈透明(微黄)、芳香、幽雅、舒适、细腻丰满、酱浓协调、余味爽净、悠长。

品评要点:

  1、闻香以酱香为主,略带浓香。

  2、口味较细腻、后味较长。

  3、在浓香酒中品评,其酱味突出;在酱香型酒中品评,其浓香味突出。

浓中带酱

感官评语:

  清亮透明(微黄)、浓香带酱香、诸味协调、口味细腻、余味爽净。

品评要点:

  1、闻香以浓香为主,带有明显的酱香。

  2、入口绵甜、较甘爽。

  3、口味柔顺、细腻。

老白干型白酒

感官评语:

  无色或微黄透明,醇香清雅,酒体谐调,醇厚挺拔,回味悠长。

品评要点:

  1、香气是以乳酸乙酯和乙酸乙酯为主体的复合香气,协调、清雅、微带粮香,香气宽。

  2、入口醇厚,不尖、不暴,口感很丰富,又能融合在一起,这是突出的特点,回香微有乙酸乙酯香气,有回甜。

馥郁香型白酒

感官评语:

  芳香秀雅、绵柔甘洌、醇厚细腻、后味怡畅、香味馥郁、酒体净爽。

品评要点:

  1、闻香浓中带酱,且有舒适的芳香,诸香协调。

  2、入口有绵甜感,柔和细腻。

  3、余味长且净爽。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2019 京ICP备13008251号网站维护:中安观研究院互联网科技中心网站制作联系:010-5713080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