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官方网站!网址:www.cslai.org

您的位置:首页 > 书画艺术 > 艺术名家

为抗疫而塑——中国美术馆国家主题美术创作组作品选登(下)

时间:2020-03-11 17:28:25 来源: 新华网 作者:伊媛

吴为山题写《为抗疫而塑》

 

前言(节选)

 

  在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中,广大医务工作者、人民解放军以及各行各业的干部、群众以团结奋斗、不畏艰难的力量,与看不见的“敌人”展开殊死战斗。他们以担当、责任、使命、信念、坚强、果敢、热忱、无私……谱写了庄严、宏亮的生命之歌,自塑了一尊尊令人感动、受人尊敬的光辉形象,体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伟大精神。

  全国美术家们积极响应而投身创作,全国美术馆界也及时行动起来共同为弘扬抗疫精神、获得战争胜利而努力,中国美术馆国家主题美术创作组迅速组织艺术家展开抗疫题材创作,“为抗疫而塑——中国美术馆国家主题美术创作组作品选登”是向观众呈现的第一批成果。

  此次选登的21件雕塑作品,全部聚焦抗疫现实,凝练地记录了奋战在抗疫一线的“战士们”的大无畏精神,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感人故事和崇高精神,塑造出一个个具有鲜明“在场感”和“当下感”的形象。

  这批作品采取头像、胸像、半身像、全身像、群像的形式,在视觉呈现上各具风格、各显神采,以敏锐性、鲜明性、现实性和精神性相结合。

  在这一特殊时期,真正优秀的艺术创作将展现出深藏在每位中国人内心深处强大的精神力量,彰显伟大的党、伟大的民族精神、伟大的实践中形成的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以及这种制度引领下的全民族的人文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才能让全世界感动,拉近全人类同呼吸、共命运的真情实感。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吴为山

2020年3月8日

 

 

  艺术家名单

 

  作品选登(上)

  吴为山: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殷小烽: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副主席,东北师范大学公共艺术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景育民: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天津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鲍海宁: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教授

  李 鹤: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

  马 辉:陕西省雕塑院副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

  申红飙: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博士

  李 迅:天津美术学院公共艺术系主任、教授

  周思旻: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博士

  王树山: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教授

  李烜峰: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副教授,博士

  作品选登(下)

  任艳明:南京大学雕塑艺术研究所所长助理、创作室主任

  陈 健:南京大学艺术学院雕塑专业教师,博士

  冯国豪:广州雕塑院创作部副部长、国家一级美术师

  谈 强: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创作员

  彭汉钦: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教师

  刘 松: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雕塑院专职雕塑家,博士

  陈继龙: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教师

  武定宇:北京联合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博士

  柳 青: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教师

  郎 钺:解放军文化艺术中心雕塑家

 

雕塑作品与艺术家创作感言(下)

 

任艳明 《风雨无阻——医护专车自愿者陈灵毓》 雕塑 2020年

  任艳明创作感言:

  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全国人民都在努力奋斗。我创作的素材是表现医护专车自愿者陈灵毓。她在这个特殊时期,临时充当起武汉的“动脉”,每天运送医护工作者,以最快的速度将医护人员输送到最需要他们的地方。我的作品表现她清晨出车前为车消完毒的一瞬间,望着升起的太阳,一天的工作会很繁忙,也充满被感染的危险,但透过厚厚的防护口罩,也能感受到她坚定胜利的信心。

陈健 《武汉加油——志愿者华雨辰像》 雕塑 2020年

   陈健创作感言:

  雕塑作品表现了90后姑娘最美志愿者华雨辰奋战在抗击疫情第一线上的感人场景。华雨辰是武汉市青山区钢花小学的一名音乐教师,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华雨辰积极报名成为一名志愿者,作品表现她身穿防护服,手持体温测试仪,右手握拳为武汉加油为中国鼓劲的情景。尽管她戴着口罩,但依然遮挡不住那美丽的容颜,这种美便是舍己为人、充满人性光辉的大爱之美。

冯国豪 《砥砺者——只为那胜利的呐喊》 雕塑 2020年

  冯国豪创作感言:

  作品塑造的是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生兰君在实验室争分夺秒地研究新型冠状病毒的场景。面对疫情,虽然他无法抵达一线,却不愿袖手旁观,显微镜等实验器材就是他的战斗武器。为了尽快解析新型冠状病毒的结构数据,为抗体和药物研究提供支持,从1月下旬开始兰君就投入到研究中。作品表现他坐在实验桌前,手持滴管,正往试管中注入需要结合的制剂。他眼神专注而坚定,时空仿佛在这一刻凝固,只等潜心笃志的年轻研究员发出胜利的呐喊。

谈强 《痕》 雕塑 2020年

  谈强创作感言:

  一场艰巨的“战役”,就这样降临到正在期盼团圆的每个人身上。在人们孤独、无助、绝望的时候,一群勇敢的逆行者,用他们并不宽厚的臂膀,担当起所有困难和悲痛。那是一张张稚气未脱的脸,那是一道道留在脸上的痕,那是一个个彻夜未眠的夜,那是一次次同事死在自己怀里的痛,那更是一声声送病人出院时灿烂的笑。疾病和痛苦不可能把我们分开,只会让我们更加相爱。每一道印痕,就像被祝福的歌,永远流淌在我们的心田,那是心中天使最美的模样。

彭汉钦 《圆》 雕塑 2020年

   彭汉钦创作感言:

  在这场全民抗疫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英雄的祟高和生命的感动!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所涌现出来的点点滴滴无不让我们动容!而对于我们每一个普通的人来说,力所能及的就是提高自我防范意识,有必要出门时必须配戴口罩。疫情就是责任,不做移动传染源,对他人负责,对自己负责,对家人负责!

刘松 《最美的微笑》 雕塑 2020年

  刘松创作感言:

  她眼中虽然充满疲惫,却闪耀着白衣天使的光芒。这是一位医护人员,连续多日的超负荷工作,护目镜和口罩在她的脸上留下了一道道勒痕。这深深的“天使印记”是不眠不休的工作记录,也是对一线医护工作者最美的诠释。我要用手中的泥巴去塑造这些可敬可爱的人,去赞颂每位奋斗在战“疫”一线平凡的英雄!你们的笑容是世间最美的微笑!

陈继龙 《画面之外,你我同在——新闻90后》 雕塑 2020年

  陈继龙创作感言:

  创作素材来源于90后光明记者卢璐、安胜蓝、姜奕名“武汉闯关”,致敬逆行的新闻工作者们。抗疫前沿一篇篇及时报道让我们时时了解疫情的不断变化,也生动讲述着一件件感人事迹,记录在一帧帧视频里和一幅幅画面中。画面之外是她们在镜头后进行报道、传递温暖。都说磨难使人成长,在疫情面前,一批90后在快速成长,一张张年轻的脸庞下是一颗颗炽热的心在熊熊燃烧。勇于担当,逆行火线,你我同在,并肩作战,奋力书写着不怨不悔的青春之歌。

武定宇 《众志成城》 雕塑 2020年

  武定宇创作感言:

  每当灾难来临时,总有一批人,他们不怕奉献、不畏牺牲。他们是人民的英雄,是最美的逆行者。“我是党员,让我先上!”这是最让我感动的一句话。一封封请战书的作者里有医生、有军警,也有工程师与建设工作者。面对疫情肆虐,中国人的众志成城最为感人!也是这份感动融化了寒冬,增强了我们“走过冬天便是春”的那份笃定。

柳青 《黎明之前——武汉快递员袁双》 雕塑 2020年

  柳青创作感言:

  作品以小尺寸来凸显在灾难面前人的平凡,但正是这些普通人的努力闪现着人性的光芒,故取名《黎明之前》。表现快递员袁双与其运输的摩托车,希望凝固特殊环境中典型人物的状态。粗糙底座与微缩人物结合的构成想把场景感视觉化,表现空无的街道和冰冷的空气,也正是想通过这种视觉化的形式来表现平凡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不平凡的工作,这是他们的热血青春。

郎钺 《爱心防火墙》 雕塑 2020年

  郎钺创作感言:

  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活跃着一批青年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他们冒着被感染的风险,坚持驻守在社区网格,守卫着社区居民的平安,更为居民们提供了生活的方便。他们用一颗颗滚烫的爱心筑起了一道道坚固的“病毒防火墙”。他们年轻的身影,像一道道阳光温暖着这个寒冷的冬天。雕塑《爱心防火墙》聚焦在这一批“九零后”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身上,选取了抗疫期间,他们在社区为居民们测量体温、送粮送菜、喷洒消毒剂等日常重要而又温馨的瞬间,用写实手法,展现了他们特别的青春担当。(作品创作素材取自武汉金银湖街鑫桥小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90后网格员们疫情期间的日常工作)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2019 京ICP备13008251号 网站维护:中安观研究院互联网科技中心 网站制作联系:010-5713080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