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官方网站!网址:www.cslai.org

您的位置:首页 > 陶瓷艺术 > 陶瓷鉴赏

宜兴:精准高效 志愿服务为群众幸福“加码”

发布时间:2020-09-03 09:35:40 来源: 阳羡论坛 作者:关思聪、谢龙

  原标题:精准高效 志愿服务为群众幸福“加码”

  位于湖㳇镇的“乡村爱餐厅”(记者 蒋瑜 摄)

  上门为企业和居民用户进行用电“体检”、为农村鱼塘开展用电“特诊”、帮助群众解决各类用电问题……7月中旬,央视网专门报道了一支来自宜兴的志愿团队——被中央文明办评为“中国好人”的国网宜兴市供电公司“蜜蜂行动”志愿服务队。该团队志愿者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像勤劳无私的蜜蜂一样,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截至目前,共惠及群众超12万人次。

  8月20日晚,央视《新闻联播》用近2分钟的时间,生动展现了宜兴市志愿服务工作取得的成效。这则报道以《江苏宜兴:精准发力 让志愿服务更高效》为题,以宜城街道民主社区的“德荣微讲堂”为切入点,引出我市的“点亮”行动,即“群众点出需求,志愿团队亮出服务”。当晚的《新闻联播》播出后,在我市引起热烈反响。

  爱与温暖不断传递,点滴细节之间,有一种力量在生长。这力量,来自陶都大地日渐浓郁的文明气质。一项项细致入微的志愿服务,正融入百姓的生活日常,掀起了全社会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热潮。

“点亮”行动先行

聚焦群众需求

  “绿园社区的老年人希望能有志愿者为他们提供一些文化服务。”日前,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网上平台“杜鹃花开”的“需求发布”板块中,环科园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写下了这样一条留言。留言发布后,很快得到回应。宜兴市融媒体中心志愿服务队前往绿园社区,为老年人送去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服务。

  眼下,像这样“群众吹哨、部门报到”的文明实践活动,正在陶都大地掀起热潮。为真正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我市改变以往“单向灌输”的服务模式,创新启动“点亮”行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指导中心及时梳理汇总市民的需求与建议,分发给志愿团队,按照供需实际,统筹对接项目,推进志愿服务精准化。

  “点亮”心愿,幸福“敲门”,一批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迎刃而解。夏季高温天气,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志愿者为市公共交通有限公司公交车驾驶员,送去了1100余个中药香囊和1个月量的防暑中药茶饮。志愿者还与驾驶员面对面交流,深入了解他们的工作时长、健康状况,为后期提供定制式的医疗卫生志愿服务打下基础。万石镇针对当地外来务工人员较多的特点,通过整理分析群众微心愿征集表后,开展“我是万石好居民”新市民管理项目,为石材市场新市民提供精准服务。宜兴保利大剧院则举办“百姓大舞台·有艺你就来”主题活动,让更多市民登上高雅艺术舞台、收获精神食粮。今年疫情防控期间,“点亮”行动更是得到精准应用。汇总群众居家需求清单,对应清单开展防疫知识宣讲、在线心理辅导……一张张“订单”及时通过云端从百姓家中汇入志愿者手中,不仅让疫情防控有了保障,更温暖了群众的心。

延伸文明触角

深化服务内涵

  文明政策宣传、文明行为劝导……连日来,市领导和相关单位志愿者纷纷前往挂钩的辖区、社区,参与特色志愿服务、集中志愿服务活动等,进一步巩固文明城市创建成果,营造“文明城市大家创、城市文明大家享”的浓厚氛围。

  宜兴的志愿服务,在切实把握服务为先的实践方针、“点亮”行动先行的同时,还结合本土特色,将触角延伸到文明城市常态长效管理、基层社会治理、乡村振兴等方面,让老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在周铁老街,有一座名为“鹤鸣楼”的茶楼。2019年,周铁镇妇联在此建立了妇女微家,召集周铁社区广大妇女志愿者,围绕村规民约、“厕所革命”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开展知识讲座、家庭美德宣传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如今,在陶都大地上,不仅有周铁老街“鹤鸣楼”妇女微家,还有宜城街道和平社区的“和事佬议事厅”、湖㳇镇张阳村的“乡贤议事会”等等,为基层社会治理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陶文化底蕴深厚的丁蜀镇,有西望、双桥、紫砂等制陶特色村,这些特色村依托各自的紫砂专业合作社,将紫砂经营户聚集到一起,开展紫砂工艺技能培训等志愿服务活动,提高生产技艺水平、提升致富能力。村民们都说,大家一起学技艺,有专人负责茶壶销售,年底就能分红,真的非常好。在西望村,老党员志愿者还自发开办了非营利性烧窑点“百姓窑”,为生活有困难的陶艺师提供烧制服务,充分体现了志愿服务“服务群众”的精神。

整合社会资源

带动全民参与

  暑期是孩子们的“充电”时间。在环科园,20余名来自市环科园实验小学和市潘汉年实验小学的“红领巾”忙个不停。在接受专业宣讲老师的培训后,他们化身“小喇叭”,多次走进村(社区)、企业,为居民传播低碳环保“好声音”。

  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过程中,我市整合社会各方资源,做好力量布局。在宜城街道谈家干社区,居民志愿者队伍正不断壮大,最小的志愿者仅10岁;社区、共建单位、居民等参与力量逐渐增多,一些商铺也挂上了“爱心商铺”的牌子,越来越多的个体在社区志愿服务中找到了价值感。在湖㳇镇,有个备受当地老年人喜爱的“乡村爱餐厅”,每天去就餐的老人约有500人,约30名60多岁、相对年轻的老人,本是接受志愿服务的对象,却主动加入义工队伍,为那些年纪更大、更需要服务的老人端送饭菜。

  杜鹃花开,香沁陶都。随着新时代文明实践之风吹遍宜兴,志愿服务已在这片土地上全面“开花”。据陶都志愿者网数据显示,目前,全市注册通过的志愿者人数超36万人,建立志愿者服务团队1173支,活动时长累计超199万小时。从机关工作人员,到学生,再到退休人员等,不同年龄层次、不同职业背景的志愿者,纷纷用自己的绵薄之力帮助他人、回馈社会,在陶都凝聚起无私奉献、友爱互助、文明进步的时代新风。(见习记者 何沐静)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2019 京ICP备13008251号网站维护:中安观研究院互联网科技中心网站制作联系:010-5713080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