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官方网站!网址:www.cslai.org

您的位置:首页 > 陶瓷艺术 > 陶瓷文化

让千年窑火散发时代魅力

发布时间:2023-12-26 09:56:17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作者:柴小君

  近年来,青年艺术工作者、设计师以及创客离开都市,前往古镇、古村从事艺术创作或创业现象屡见不鲜。在“千年瓷都”景德镇,目前约有2万多名年轻人在制瓷一线。在福建泉州的德化县,浓厚的白瓷文化吸引了众多青年创客,他们前店后坊,自产自销。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参与其中,古老的陶瓷技艺与文化不断被“活化”,陶瓷文化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传统与现代碰撞交融的“中国式时尚”吸引着世界流量。

  陶瓷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蕴含着激发艺术创作的密码和动力。

  “文以载道”“诗以言志”,中国传统造物讲究“器以载道”。器物的设计与制造是物质与精神的结合。陶瓷之所以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名片,不只是因为其精湛的工艺与东方美感,还因为其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文化气质。陶瓷艺术体现了中国艺术以形写神、寓意深刻的特点。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成为陶瓷爱好者,开始关注陶瓷发展的历史脉络、技艺体系和文化内涵,投身于陶瓷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这实际上体现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认可和自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艺术创作的重要源泉。越来越多的青年人选择离开快节奏的都市,去到慢节奏的古镇古村,是因为对“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手可摘星辰”式恬然生活的追求。古镇、古村集聚了中华文化的鲜明标识,有文脉的赓续、历史的风貌、匠心的传承、耕读传家的祖训、邻里守望的乡风民俗……艺术的丰盈始终有赖于生活,这些独特的标识是艺术创作与生产的基础,也是艺术创新的源泉。在拥有悠久历史的古镇里从事陶瓷艺术创作与生产,才能更真切地体会生活的本质、触摸艺术的本真,创造出更能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产品。

  将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有机结合,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生活有机融合,青年为陶瓷产业与文化注入活水。

  学古不泥古,青年人有机结合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激活了中华文化的生命力。青年手艺人注重发掘非遗的时代价值,致力于传承创新,设计生产出多样的产品,让传统陶瓷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在德化,时下流行的创意画,很快被青年手艺人转化为精巧时尚的陶瓷产品。不少90后、00后运用设计软件制作陶瓷模型,更快速、精准地对接客户个性化需求。在景德镇,青年创客把陈旧的窑工老宅打造成特色鲜明的民宿,不断以“年轻态”和“国际化”的发展模式,激活传统陶瓷产业创新。在佛山,石湾陶谷创意市集聚焦创意陶艺、原创手作、家居软装等新兴业态,构建“陶+”产业生态。

  守正不守旧,青年人有机融合传统工艺和现代生活,让瓷器“飞入寻常百姓家”。历史上,传统瓷器多是精美的工艺品,特别是老字号、老品牌瓷器,主要用于观赏收藏,还未走入普通大众的生活中。新一代陶瓷艺术创作者不断拓展产品种类、形态,同时改进材料和工艺,实现了价格的亲民化和物件的实用化,让千年窑火散发出时代魅力,实现了文化保护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

  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青年人要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采千载之遗韵,承百代之流,会当今之变。陶瓷艺术的特性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辨识度,陶瓷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名片,早在唐朝就远销海外。欧洲、中东等地区的多个国家博物馆至今仍收藏有宋、元、明、清时期的瓷器珍品。青年人要坚定文化自信,创作更多彰显中国审美旨趣、彰显中国气派和中国风范的精品。

  延续好千年陶瓷文脉,传承好千年陶瓷技艺,发展好千年陶瓷产业,离不开青年人对守正创新的坚持。练就高水平的技艺非朝夕之功,如果只想求速成、逐虚名,幻想一夜暴富,最终只能是手握流沙。只有专心致志在传承、创新上下功夫,才能见真章。科技的发展催生了艺术形式的创新,拓宽了创作的空间,我们相信,更多的青年手艺人定将正确运用新的技术、新的手段,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衔接,在陶瓷文化保护传承中发挥青春力量。

  《光明日报》(2023年12月26日 12版)

[ 责编:张悦鑫 ]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2019 京ICP备13008251号网站维护:中安观研究院互联网科技中心网站制作联系:010-5713080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