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官方网站!网址:www.cslai.org

您的位置:首页 > 文艺教育 > 文艺专题

陈丹青带你共赴“线条的盛宴”

发布时间:2020-12-22 09:12:07 来源: 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作者:刘冰雅

陈丹青带你共赴“线条的盛宴”

——《局部》特集线下展映暨《局部》三季讲稿成书首发

  光明网讯 12月19日至20日,由“理想国”和“看理想”主办的《局部》特集线下展映活动在北京举行。陈丹青及《局部》导演谢梦茜亲临现场,与观众进行深度交流。

  此次《局部》特集的内容围绕山西博物院首次展出的四座北朝(公元六世纪)墓室壁画展开,重点关注线条在古代中西方的艺术创作中的运用和价值,题为《线条的盛宴——山西北朝墓室壁画巡礼》。陈丹青与《局部》导演谢梦茜及团队,三度前往太原展场和地下墓室,实地拍摄,成片分为上下两集,时长共100分钟。

陈丹青带你共赴“线条的盛宴”

  深入浅出的普适性

  《线条的盛宴——山西北朝墓室壁画巡礼》秉承了《局部》系列视频一贯的“曲高而不和寡”的风格,观众不需要大量的美术和历史知识储备,也能在陈丹青深入浅出的讲述中徜徉于最高阶的艺术殿堂,感受古人喷薄的创造力。

  这些沉睡了一千四百多年的墓室壁画,是可以比肩拜占庭、意大利、西班牙、敦煌、云冈、麦积山等伟大艺术品的稀世珍宝。墓室画完成之日,也是它们将与世隔绝之时。北朝画师的杰作因而被世界忽略了一千多年。

  “我并不想‘唤醒’谁,而是想吸引那些其实想进来的人。”正如陈丹青总爱强调的,《局部》希望提供的是消遣,而不是上课,把大家“骗”过来,最要紧的是让大家睁开眼睛,自己去观看。在陈丹青看来,在世界美术大背景中,中国青年才能真正了解并热爱华夏文明的雄奇与辉煌。

  非教科书式的讲解拉近了艺术与普通人之间的距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大众的审美能力和对艺术的思辨能力,这属于一种社会性的贡献。影片中,陈丹青以提问的形式引发观众的思考,引导观众慢慢走进这个艺术和人文的世界——不仅关于艺术,更关乎于人性。例如,在面对着墓室中满墙精美的壁画,他曾问道:“我很好奇,对于完成这些壁画的工人和画家来说,他们明知道这些作品从完成时就意味着可能永远与世隔绝,那他们是抱着怎样的心态将这样精美的创作进行下去的呢?我认为这十分值得思考。”这样的提问与绘画本身的技艺无关,而却关乎人的内心,关乎人性的哲思。类似的问题也许永远不会有答案,但对问题所产生的思考,才是这部影片最大的意义之一。

  中西艺术文化的对比与传播

  在影片中,陈丹青将同一时期的中西方壁画进行了多维度、全方位的对比。

  陈丹青指出,由于艺术创作基于的源头不同,呈现的结果才截然不同。西方的艺术起源于雕塑,而中国的艺术起源于书法,从而导致“线条”的运用在中国绘画艺术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影像中反复出现古埃及人、古希腊人、古罗马人,以及中世纪初叶的壁画,包括部分文艺复兴杰作。在世界性绘画美学的彼此映照中,“书画同源”的中国绘画线条美学更显独树一帜、神采飞扬。例如,西方人画马注重形体思维,陈丹青评价北朝人画马:“中国人不介意形体的准则,他们手挥毛笔,只看到马在飞跑”。

  至于影片对弘扬中华文化起到了什么作用,陈丹青表现得十分谦虚。在观众提问环节中,有一名观众表示这部影片对东西方文化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影响,他却回应称,文化的传播更多地依赖于互联网和科技手段的进步,而非他的功劳。

陈丹青带你共赴“线条的盛宴”

  此次《局部》借鉴电影点映的方式,针对文艺爱好者和个人IP粉丝进行分众放映和推广,是一种将艺术进行大众化传播可行性的新探索。同时,由《局部》三季讲稿集结而成的系列书目(《局部:陌生的经验》《局部:我的大学》《局部:伟大的工匠》),也在此次展映现场进行首发。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2019 京ICP备13008251号网站维护:中安观研究院互联网科技中心网站制作联系:010-5713080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