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官方网站!网址:www.cslai.org

您的位置:首页 > 文艺教育 > 学术课题

“当代叙事学前沿理论的中西对话”学术研讨会在上海交通大学召开

发布时间:2019-12-12 14:34:18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查建国 夏立 陈炼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端学术会议计划”资助,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交通大学文科建设处、Neohelicon杂志社、Frontiers of Narrative Studies杂志社联合主办的“当代叙事学前沿理论的中西对话”学术研讨会在上海交通大学召开。上海交通大学常辉教授、浙江大学聂珍钊教授、匈牙利科学院Péter Hajdu教授、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Leona Toker教授分别致辞并为上海交通大学跨学科叙事研究中心揭牌。上海交通大学彭青龙教授主持开幕式。

      常辉、聂珍钊、Péter Hajdu、Leona Toker肯定了上海交通大学外语学科建设近年来取得的丰硕成果,对上海交通大学跨学科叙事研究中心成立衷心祝贺,一致认为跨学科叙事是当今学界最具潜力的主流发展方向之一。上海交通大学跨学科叙事研究中心的成立紧跟国际前沿,跨学科合作也让叙事学这一学科焕发生机。

      研讨会上,与会学者从不同视角展现了中西方叙事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以具体详实的作品阐释,开启了解读叙事文本的新视角,对文学作品研究产生新的启发。

      Leona Toker作了以“省叙法的目的”为题的发言,以狄更斯名作《双城记》的结尾为例,深入介绍了省叙手法,是为了聚焦人物所知而不为读者所知的内容,通常包含聚焦人物的意图与计划。Péter Hajdu以“(叙事的)开头”为题,首先通过卡尔维诺的《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强调了叙事开端的重要性。Hajdu教授以特里·布莱切特的奇幻系列小说《碟形世界》为例,具体阐述了多个续集的开端在整部作品中所发挥的作用。

      聂珍钊在题为“文学伦理学批评:脑文本与语言生成机制”的发言中,从“什么是语言”这个问题出发,质疑了语言作为交际工具和符号系统的传统定义,解释了语言由脑文本转化而来,是脑文本的声音表达形式,因而也属于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研究的范畴。上海大学曾军教授围绕鲁迅的作品《阿Q正传》,重点考察了时间符号化的过程及其履行的叙事功能。东南大学龙迪勇教授在题为“‘出位之思’与跨媒介叙事”的发言中,明确地界定了“出位之思”的概念,认为我们应该对作品“跨”出自身媒介而追求的他种媒介的特性有所了解,从而更完整地欣赏其美学特色。

      上海交通大学刘建军教授在题为“论叙事中的事实逻辑与情感逻辑”的发言中,重点考察叙事中的事实逻辑与情感逻辑。通过重读《老人与海》和《变形记》等经典文本,对跨学科趋势下叙事中的基本问题作出了反思。在题为“事件作为一个旅行的理论概念”的发言中,南京大学何成洲教授通过回顾德勒兹和齐泽克关于“事件”的论述,引出对作者创作意图和文本意向性等议题的探讨。他表示,文学事件更加注重文学的生成性、能动性、互动、行动力、阅读效果和作用。

      上海交通大学Arleen Ionescu教授在题为“莫里斯·布兰肖的能动性与自然叙事学”的发言中,探讨了后经典叙事学语境中异军突起的“自然叙事学”。她以法国作家莫里斯·布朗肖的作品为例,关注作者能动性的两个方面。

      上海交通大学Laurent Milesi教授以“路德律法学中的‘对抗者’”为题,聚焦当今网络时代特有的游戏叙事学,从电子游戏特有的互动模式与规则制定出发,探讨其与其他审美媒介相异的多维度叙事特征。

      上海交通大学尚必武教授在题为“后古典叙事学:20年后”的发言中,从历时视角揭示后经典叙事学在过去二十年间的阶段式推进与调整,及其在核心命题上的变化。对后经典叙事学的未来研究提出若干建议,为学界在这一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建设性参考。

      复旦大学段枫副教授的发言以“跨媒介叙事视野下的故事世界”为题,从跨媒介叙事学的角度出发,围绕“故事世界”这一核心概念考察了文学研究空间转向的内容与实质。上海交通大学都岚岚教授在题为“叙述声音的酷儿化:从女性主义叙事学到酷儿叙事学”的发言中聚焦女性主义叙事学,着重探讨了女性主义叙事学近年来的新发展——酷儿叙事学的兴起。东北大学赵玉荣教授回顾了当代西方自然叙事学的理论研究进展,并根据当前国际研究热点问题对未来的翻译和应用研究进行展望。

      浙江大学杨革新教授、浙江理工大学何庆机教授、华中师范大学曾巍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郑杰教授、以及上海交通大学胡全生教授、杨枫教授、杨明明教授主持和点评了会议发言。

      来自匈牙利科学院、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东南大学、东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上海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国内外30余所科研机构和高等学校的40余位专家学者参会。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2019 京ICP备13008251号网站维护:中安观研究院互联网科技中心网站制作联系:010-5713080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