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官方网站!网址:www.cslai.org

您的位置:首页 > 文艺教育 > 学术课题

色彩之魅,文化之味

发布时间:2020-12-30 10:19:14 来源: 河南日报 作者:河东

     一部世界发展的历史,也是色彩认知的历史。在现实社会中,我们有时在乎色彩——它赋予生活别样的诗意和想象,也时常忽略色彩。《中国色彩史十讲》一书,可以为我们从更宽阔的知识视角探究色彩暗藏的人文寓意带来一些启示。作者肖世孟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多年来在古代色彩研究领域潜心治学,出版过《先秦色彩研究》等学术著作。

  《中国色彩史十讲》

  作者:肖世孟

  出版单位: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2020年11月

  本书分为十个专题,它以历史为序,将色彩作为一个系统的文化整体,在文献史料和美术图像的互证中展开对历史的讲述。作者认为,色彩塑造了中国人的生活世界,也是中国文化的一种外在表征。在古代,大到王朝更替、社会治理,小到个人命运、审美偏好,无不和色彩发生着关联。研究古代与色彩有关的学问,无疑有助于了解一个历史阶段的社会总貌、还原鲜活的时代生活图景。

  从古至今,目光所及,色彩无处不在。自然界的色彩是客观存在的,而人类在劳动、创作过程中使用色彩就带了某种主观性,色彩伴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也必然和特定的社会背景、文化习俗有关。《中国色彩史十讲》一书中提到,在殷商时期,先人们就已经重视色彩的运用。色彩不仅代表了某种价值和图腾,其颜料还是具有特殊用途的物质,比如有的颜料本身具有药性,在治疗疾病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书中讲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记载的流行色出现于春秋时期的齐国,齐桓公穿着十分特别的紫色服饰。上至君王、下至百姓,紫色在齐国流行,慢慢也流行到鲁国。到了鲁哀公时期,紫色衣服只能为君王所穿并成为制度,不再是人人可享用的颜色。古代为什么会出现流行色?书中给出了两种解释:一是流行色是人类本性的需求,求新求变体现出对美的追求;二是在中国古代礼制社会,服饰色彩和等级秩序相关联,服饰色彩的混乱等同于秩序的混乱。

  古代社会里,服饰染色技术和今天不能同日而语。普通百姓的服饰大多颜色朴素,洗过数次之后颜色会慢慢褪去。达官显贵则穿着华丽的彩色衣服,服饰上的图案也颇为讲究。工业革命之后,染织技术有了很大改进,服饰的色彩越来越鲜艳,尤其是伴随着工商业的崛起和社会思想的逐渐开放,人们的生活观念更加多元,等级森严的意识弱化,普通人的服饰色彩也丰富起来。今天,人们的衣服从款式到色彩可谓五花八门。这不但是技术的进步,更是社会的进步。

  读《中国色彩史十讲》,也难免让人联想到今天的社会生活。对于一个城市而言,合理的建设规划必然会把色彩要素放在重要地位。如果城市设施的色彩杂乱无章、没有一个基准色调,那么看上去就乱糟糟的。其实,大到城市设施的色调选择,小到一把座椅、一部手机的色彩搭配,都应该是很有讲究的。说句题外话,其实一些古装影视剧仅凭色彩的运用就可评判优劣,如果脱离了历史语境,对色彩的认知十分肤浅,艺术质量又从何谈起呢?(河东)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学会@2019 京ICP备13008251号网站维护:中安观研究院互联网科技中心网站制作联系:010-5713080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52014号